二、阅读理解想译一部喜欢的作品要读到四遍五遍,才能把情节、故事记得烂熟,分析彻底,人物历历如在目前,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也能慢慢咂摸出来。但做了这些功夫是不是翻译的条件就具备了呢?不。因为翻译作品不仅仅在于了解与体会,还需要进一步把我所了解的,体会的,又忠实又动人地表达出来。两个性格相反的人成为知己的例子并不少,古语所谓刚柔相济,相反相成;喜爱一部与自己的气质迥不相侔的作品也很可能,但要表达这样的作品等于要脱胎换骨,变做与我性情脾气差别很大,或竞相反的另一个人。倘若明知原作者的气质与我的各走极端,那倒好办,不译就是了。无奈大多数的情形是双方的精神距离并不很明确,我的风格能否适应原作的风格,一时也摸不清。了解对方固然难,了解自己也不容易。比如我有幽默感而没有写过幽默文章,有正义感而没有写过匕首一般的杂文;面对着福尔德那种句句辛辣,字字尖刻,而又笔致清淡,干净素雅的寓言体小说,叫我怎能不逡巡畏缩,试过方知呢?《老实人》的译文前后改过八道,原作的精神究竟传出多少还是没有把握。
——傅雷《翻译经验点滴》
1. 傅雷提出的翻译原则是?
傅雷提出的翻译原则是了解与体会原文,继而将对原文的了解与体会忠实而动人地表达出来。
2. 对“了解对方固然难,了解自己也不容易。”这句话的理解。
“了解对方固然难”是指在着手翻译某作品前,了解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语言形式以及原文作者的思想深度,这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摸索分析,所以对原文作者的了解原本就已经不容易了;“了解自己也不容易”则是指了解自己是否能够有能力翻译原文的文体与风格是需要翻译之后才可以的,在没有达成之前,是否能够做到还是未知数,因而了解自己也不容易。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3.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的现代译文是?
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子要掉进井里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情,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的心理的。
4. 孟子提出的人有“四端之心”的含义。
孟子提出的人有“四端之心”即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分别为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换言之,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感情是仁、义、礼、智的萌芽。
5. 坊间有人曾作文曰:“黄仁宇先生说明朝廷的官员都知道‘阴阳调和’ (《万历十五年》),可是屈原却是一窍不通。他一览无余。看起来他修得多么‘内关’,但却孱弱,犹豫,褊狭,敏感。他以一国一君而画地为牢,不能审时度势,以开放的眼光引领社会,他反而认为那是随波逐流。他本有很多路可走,而他却偏要在一条独木桥上摇晃。他身在当时社会,作品里却不见时代社会的风吹草动;他处在连年战争中,作品里也不见战争打得怎么样了(尽管《国殇》叙写了残酷的战争,但只是一味地鼓舞士气)。他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的尘埃,仿佛是洁身自好,实际却作茧自缚,以致成了‘精神偏执狂’。”
对此议论,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屈原生平及屈原相关作品展开评述。
黄仁宇先生对屈原的评述独树一格,仅以作品中表现的内容来衡量屈原,有所偏颇。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其“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其作品《离骚》是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下是李商隐《锦瑟》一诗诗句在不同教材中的不同注释,请作分析比较,谈谈你较认可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A.沧海二句:有感于当时党争剧烈,自伤冷落不遇。张采田曰:“二句谓卫公(李德裕)毅魄,久已与珠海同枯;令狐(绚)相业方旦,如玉田不冷。”(《玉豁生年谱会笺》卷四)李德裕于唐武宗时为宰相,攘外安内,建立功业,李义山对他极为倾仰,《文集》卷九有《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宣宗时,牛党得势,李德裕贬死崖州。崖州又名珠崖郡,在今海南岛琼山县,是滨海产珠之地。《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其眼能泣珠。”这里说珠有泪,是伤悼李德裕之词。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距长安不远,有玉山,产良玉。蓝田日暖,比喻令狐绚秉政朝廷,声势煊赫。李商隐与令狐绚为旧交,但因党争的关系,受到歧视。《旧唐书·李商隐传》:“令狐绚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绚之不省。”这里说玉生烟,意为可望而不可即。《困学纪闻》卷十八引戴叔伦语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B.①珠有泪:《博物志》卷二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或说此乃据《新唐书·狄仁杰传》:“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即指贤能之士被遗忘于山野,不得擢用。②蓝田:山名,在陕西蓝田县东,骊山之东阜,山出美玉,又名玉山。玉生烟:司空图《与极浦论诗书》引戴叔伦语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此借前人论诗语,抒发其仕宦之路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
C.①沧海:大海。珠有泪: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有一种在海内生活的鲛人,哭泣时眼泪都成珠。②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玉生烟:司空图《与极浦论诗书》引戴叔伦语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D.①“沧海月明”句:较为合理的解释是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因为大海的阻隔,只有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苦苦相思,泪流满面。沧海:即大海。珠有泪:犹言“泪如珠”。②蓝田:地名,今陕西省蓝田县。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日暖:犹言炎热的夏日。玉生烟:或典出《搜神记》载《吴女紫玉传》:“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以远还,闻玉已死,故斋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忽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或直言为“玉”如烟一般消失了。6. 分析比较四种不同的注释。
A、B、C、D四种注释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了说明。A注释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为有感于当时党朋之争,自伤冷落不遇,因而对本句注释时,A注释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出发,以李德裕、令狐绚的朝廷党派之争作解。B注释也是从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入手,与A注释不同之处在于其注释对“珠有泪”“玉生烟”以前人史书典故为援引,论述该句诗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仕宦之路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C注释只客观地对诗中出现的“沧海”“珠有泪”“蓝田”“玉生烟”等词进行解释,不添加主观的理解。D注释将本句诗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按照作者表达爱慕的感情的方向借以解说。
7. 对自己较认可的注释说明原因。
诗歌的理解是一种主观的理解,因此在对诗歌做出注释时,应当尽可能地减少注释对读者领会诗歌作者意图的引导,解释作品中难以理解的词句,交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思想性格等,交代写作时间以及写作背景等即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释的作用仅仅是帮助读者对诗歌进行解读,而并非引导读者往某个角度进行理解。因而C注释是比较认可的。
三、作文1. 写给×××的一封信。
要求:格式正确,语言流畅,内容完整,无语病,不少于800字。
写给“曾经的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曾经的自己:
你还好吗?曾经沧海难为水,追忆似水流年,往昔的岁月如电影镜头一幕幕从眼前掠过。画面中显现出你——曾经的我。多少次,在十字路口彷徨无措;多少次,因追忆逝去的美好日子而哭泣;那时的我,是那么年少轻狂,又那么多愁善感。那么,曾经的自己……你还好吗?
现在是2013年1月岁初,转眼间,你走过稚嫩、路过轻狂,即将走到成熟的21岁的门槛前,总有些话想对你说,只是无法越过时空的限制来到你面前,只能预支未来,写给即将过去的现在。
华灯初上,岁月染指,年轻的冲动战胜不了心底的寂寞,我抛下信誓旦旦的谎言,说与将来,娇羞的面容里透露着诗意的青涩。朱笔缀点星星繁华,撷下宣纸上最亮丽的一抹,与你添彩。没有厚重,点滴之间未见浮华。十八九的冲动毕竟还是不成熟的,那些虚荣不过是朝菌蟪蛄、昙花一现罢了。
神话千年,嫦娥也落寞了千年。
划过苍穹的流星是广寒宫里的泪殇,谁懂得她承载了千年的落寞。作为嫦娥使者的春雨,携着嫦娥的思念幻化成雨,结结实实地砸在柳上,陨落在路浅处水湾里的柳叶,被绵密的雨振起悸动的涟漪。还未经历日晒风吹的叶子,静默地等待着太阳出来的那一刻,除去污垢,随最后一缕春风飞向月亮,妆点寒树。留下春天的最后一丝记忆。不为生命的延续,只为下一次重逢的枝展花开。有时候告别是为了下一次重逢。
流年的扁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间,夜以继日的重复着,只是青春,不再青春。曾经的我哭过、笑过、吵过、闹过……已经记不清楚了,曾经的我多少次因为对未来迷茫了,因为累了,就想要放弃对梦想的坚持。但那只是暂时的,曾经的我是那么勇敢,又怎会轻言放弃?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更感谢曾经一次次不放弃的我……
谢谢你,曾经的我。是你的那种对梦想的追求一直鼓励着现在的我,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我一直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虽然你已远去,但我们说好的未来,我又怎会忘记?
谢谢你,曾经的我。你栽过跟头,但你把每一次的跌倒当做新的开始,让我东山再起;你经历过孤独黑暗的日子,所以告诉我要珍惜身边每一个朋友,打开心扉,让阳光驱走阴霾;你曾经为失败而哭泣,所以告诉我要快乐,要勇敢,要学会微笑着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件事。你对我那么好,我又怎么舍得忘记你?
但,你又偏偏那么残忍地告诉我要学会忘记。你说人要向前看才会进步,向后看只会迷失了自己……所以,要我忘记你,去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可是,我又怎么忘了你。没有曾经的你,哪来现在的我。所以,现在的我更不能辜负曾经的你,我会怀揣着你的梦想,昂首挺胸向前看,朝着属于我们的未来前进……因为曾经的你,再多的困难我都不怕,我要对得起你,也对得起现在的自己,这就是我对你最好的感谢!
因为你,未来的我会更加快乐,更加坚强。我衷心地感谢你,曾经的自己!
现在的自己
××××年××月××日
[解析] 本文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体现。全文充满一种饱满、积极的人生认识。立意高远,不囿于固势,打破一贯的美学范畴和人生信念,文字和思路行云流水。全文语言老练,优美简洁。
本题要求以“写给×××的一封信”为题,内容广泛。审题时,我们需要“增添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即在所给定的词语中添加词语,丰满所给的词语,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本题可通过添加人物身份奠定写作的方向与基调,可以是写给父母、朋友、自然等。但需注意,本题是要求以书信的格式来完成的,因此作文时一定要保证格式正确。
2. 根据下面资料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突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楚,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无语病。
“炫富”,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意为炫富展示、炫耀财富。有位学者说,“这是一个炫富的时代”。
从前段时间的郭关美事件引发的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到某县长女儿网上炫富引发的质疑,到最近7岁小女孩拍卖名牌奢侈品引发公众的再度热议,“炫富”这个现象成为在网络与全社会中极具争议的话题。年轻的炫富一代不断发出种种惊人的言论,这群体现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乃至教育观发人深省。
如此“炫富”秀为何屡上演
“红极一时”的郭美美这几天又在网上火了一把——与一位疑似“富二代”炫富并互掐,郭美美晒出500万赌场筹码,对方回以余额高达37亿元的银行卡,让网友大呼:“闪瞎我的钛合金眼”。这位“富二代”还向大众“普及”了一个名词:“SCC超跑俱乐部”,该俱乐部集结全国超级跑车车主,入门级跑车是保时捷911和日产GTR。
炫富者抱着什么心态?有人觉得,“这是被偷窥狂,说白了是一种精神上的裸奔。”也有人认为,“网络‘炫富’带有行为艺术的意味,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其实炫富古来有之,《世说新语》记载西晋石崇和王恺“斗”得你死我活:王家用糖水洗碗,石家就用白烛当柴火烧,最著名的还是打碎珊瑚树情节。可惜当时没有网络,无法实时直播两家“斗富”,只能靠作家纸笔让后世“叹为观止”,否则放到今天,一定是全民围观“盛事”。
炫富是个人自由,只要没有触犯到他人利益、违反法律,围观者除了义愤填膺,并不能要求更多。倒是这种现象背后的炒作,值得警惕:“有心人”利用围观者的猎奇心态,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上一回郭美美“炫富”后,不就上了杂志、还堂而皇之演出去了。炫富者多了,大家也摸透了套路和“剧情”走向,但每每遏到,还是不能淡定。网络世界就是如此,谁的语言和动作更夸张,谁更极端,得到的关注度就越高,一番炒作后,想出名的人统统能得偿所愿。500万筹码、37亿银行卡是否确有其事,倒不重要了,就像人们不会记得“用钱点烟的图片”事后被证实是用软件做出来的。
一方面网络舆论在推崇“成功”,而富有者常常被认为是成功者;一方面大家又在鄙薄炫富者“穷得只剩钱了”“暴发户”气质。在SCC冲上微博搜索排行榜的时刻,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富”,真是需要我们理性地思考。
[解析] 本文是通过对郭美美等人炫富事件进行评论的一篇新闻稿。通过对郭美美与人炫富的事件,分析“炫富”现象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系列事件及网友热议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