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010年真题(仅部分真题)
A1型题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C.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D.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
E.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A
B
C
D
E
E
[解析] 佐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的药物;整理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治疗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由此可知,A、B、C、D均属佐药功用的范畴。故标准答案为E。
2. 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药量增减和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
A
B
C
D
E
D
[解析] 黑逍遥散(《医学六书·女科要旨》)由《局方》逍遥散加味化裁而成,方中不仅加入生地(或熟地),且药物配伍比例也作相应调整,所以D为正确答案。
3. 至宝丹的功用是
A.化瘀开窍,解毒辟秽
B.豁痰开窍,化浊解毒
C.化痰开窍,熄风止痉
D.芳香开窍,解毒辟秽
E.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A
B
C
D
E
E
[解析] 至宝丹为凉开的代表方之一,功擅开窍、辟秽、化浊、解毒,所以E为最佳选项。A项中之化瘀,C项中之熄风止痉,均与至宝丹的功用无关;B、D两项虽与至宝丹的功用相近,但均未提及清热,所以亦非最佳选择。
4. 具有补气生血功用的方剂是
A.四君子汤
B.参苓白术散
C.当归补血汤
D.补中益气汤
E.生脉散
A
B
C
D
E
C
[解析] 补气可以生血。当归补血汤虽以当归命名,但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意在使气旺血生,所以C是正确答案。补中益气汤虽亦重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少量配伍当归,整理但其立法意在补气升阳举陷,而不在补血,故不是最佳答案。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功用均与题目相去较远,所以不选。
5. 以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四妙勇安汤
B.犀黄丸
C.仙方活命饮
D.大黄牡丹汤
E.苇茎汤
A
B
C
D
E
B
[解析] 五个备选答案中,犀黄丸、仙方活命饮均具有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饮重在清热解毒,溃坚消肿;犀黄丸重在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所以B为最佳选项。四妙勇安汤、大黄牡丹汤、苇茎汤三方,或具解毒、散结之功,或具化痰、祛瘀之用,但均不全面,所以A、D、E皆非正确选项。
6. 枳实薤白桂枝汤中,具有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作用的药物是
A.枳实
B.薤白
C.桂枝
D.厚朴
E.瓜萎
A
B
C
D
E
C
[解析] 枳实微寒,瓜蒌甘寒,均无通阳散寒之用;厚朴虽性温且能降逆,却无通阳之用;薤白虽辛温通阳,但无平冲之功,所以A、B、D、E俱非正确选项。唯桂枝辛温,具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之功,故C为最佳选项。
7. 小建中汤中配伍芍药的意义是
A.益阴养血,柔肝缓急
B.养阴复脉,柔肝缓急
C.益气养阴,缓急止痛
D.益气养血,复脉定悸
E.养阴补血,活血通脉
A
B
C
D
E
A
[解析] 小建中汤所主虚劳里急腹痛之证,虽以中焦阳气虚寒为主,实则五脏俱虚,气血阴阳俱不足。方中配伍芍药益阴养血,意在与饴糖、炙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柔肝滋脾,和里缓急而止腹痛,所以A为正确答案。整理其余各项,或涉阴血,或涉缓急止痛,但都与小建中汤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不尽吻合,故均非正确答案。
8. 苏子降气汤中配伍当归和肉桂的意义是
A.温肾纳气
B.养血补肝
C.温补下虚
D.祛痰止咳
E.温肾祛寒
A
B
C
D
E
C
[解析] 苏子降气汤中配伍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配伍当归养血补肝,兼主喘逆上气,合而温补肝肾以顾下虚,所以C为正确答案。整理A、B、E项都仅言及一药作用或某一方面,所以均非最佳选择;D项与本题无关。
9. 白果在定喘汤中的作用是
A.散寒平喘
B.敛肺定喘
C.清泻肺热
D.止咳化痰
E.降气平喘
A
B
C
D
E
B
[解析] 白果甘涩性平,功能敛肺气而化痰浊。与麻黄相合,宣敛并用,既防麻黄宣散太过而耗损肺气,又助化痰定喘之效。所以B为最佳选择答案。
10. 真武汤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有
A.缓急,利小便
B.滋阴,养血
C.调和营卫
D.敛阴止汗
E.柔肝,熄风
A
B
C
D
E
A
[解析] 真武汤为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肾阳虚弱、水气为患所致腹痛下利诸证。《神农本草经》云:芍药主邪气腹痛本方配伍芍药,既取其敛阴缓急而止腹痛,兼取其利小便以助渗湿而除水患。所以答案A为最佳选择。
11. 桂枝汤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义在于
A.护中以防伤胃
B.助汗以去外邪
C.防止过汗伤阴
D.防止过汗伤阳
E.养胃以复正气
A
B
C
D
E
B
[解析] 桂枝汤以桂枝解肌发表,芍药敛阴益营,散中有补,发中兼收,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发汗作用和缓,既无过汗伤阴之虑,也无过汗伤阳之忧;更无伤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确答案。本方药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整理不但易为酿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复感。其中虽寓养胃以复正气之义,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为最佳答案。
12. 李东垣氏所创,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小建中汤
C.补中益气汤
D.归牌汤
E.当归补血汤
A
B
C
D
E
C
[解析]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氏所创,专为治疗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头痛自汗,渴喜热饮,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气短乏力,脉洪大而重取无力者。本方以甘温补气为主,而治脾胃气虚发热之证,所以C为正确答案。
竹叶石膏汤清补并用,主治阳明气分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腹痛之证;整理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证,且三方皆非东垣所创,故A、B、D均非正确答案。当归补血汤虽为东垣所创,但重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之证,所以E亦非正确答案。
13. 以补为固,补而兼疏的方剂是
A.牡蛎散
B.固冲汤
C.健脾丸
D.玉屏风散
E.真人养脏汤
A
B
C
D
E
D
[解析] 所谓以补为固,是指以补气为主,通过补气而达固摄气、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风散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敛止汗之药,而以黄芪、白术补气固表为治,是典型的以补为固,且更佐少许防风,使补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为最佳答案。
牡蛎散、固冲汤、健脾丸与真人养脏汤的方药配伍中,虽皆用补气之品以增强固摄作用,或用以止汗,或用以止血,或用以止泻,但均为补涩兼施之剂。所以A、B、C、E均不是正确答案。
14. 半夏泻心汤所治心下痞是由何因所
A.太阳病误下
B.少阳病误下
C.阳明病下之过早
D.阳明病应下失下
E.太阳病大下后,复发汗
A
B
C
D
E
B
[解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之下伤寒,病本在表,经五六日,证见呕而发热,说明邪传少阳,故柴胡汤证具。少阳病禁用汗、吐、下三法,而以他药下之,显系误治。所以正确答案为B。
15. 旋覆代赭汤的病因病机是
A.痰热内阻,胃失和降
B.食积内停,胃失和降
C.胃虚痰阻,气逆不降
D.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E.胃中虚冷,气逆不降
A
B
C
D
E
C
[解析] 旋覆代赭汤原方主治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伤寒之邪,虽经发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气已伤。中气既伤,运化失健,痰浊内生,遂成胃虚痰阻,气逆不降,心下痞鞕,噫气不除之证。故C为正确答案。
16. 咳血方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痰阻肺络
B.虚火犯肺
C肝火犯肺
D肺络瘀阻
E.风热袭肺
A
B
C
D
E
C
[解析] 咳血证,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带血,伴见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要临床特征,显系肝火犯肺所致。故正确答案为C,A、B、D、E各项皆非本证病机。
17.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通圣散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
A.憎寒壮热
B.头目眩晕
C.目赤睛痛
D.大便秘结
E.郁郁微烦
A
B
C
D
E
E
[解析] 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是证以憎寒壮热、头目眩晕、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正确答案为E。
郁郁微烦常是少阳病兼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见证之一,而非防风通圣散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
18. 四物汤主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气衰血少
B劳倦内伤
C冲任虚损
D郁怒伤肝
E阴精亏损
A
B
C
D
E
C
[解析] 《局方》四物汤为补血调经之主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及产后恶露不行,少腹坚痛诸疾。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冲任虚损,血行失畅,则月经不调,或量少色淡,或经期延迟。一旦受孕,血不养胎,则胎动不安。至若产后,气血大耗,若调理失宜,结生瘕聚,则恶露不下,少腹坚痛。总之,本方所主,皆冲任虚损,营血虚滞之证。所以C为正选答案
19. 下列各项中,属于四逆汤主治病证临床表现的是
A.神衰欲寐
B.脐腹痛
C.心下满痛
D.泄利下重
E.烦躁欲死
A
B
C
D
E
A
[解析]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主方,主治伤寒少阴病四逆证。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衰微则神失所养,每见神衰欲寐,故尔《伤寒论·少阴篇》有少阴病但欲寐之论,所以A为正确选项。
烦躁欲死为阳衰未甚,邪正剧争的表现:脐腹痛是阴血不足,肝郁乘脾的见证:泄利下重常由肝脾不和,下焦气滞所致:心下满痛多因实邪阻闭而生,所以B、C、D、E均非正确选项。
A2型题
1. 患者,女,58岁。绝经数年,忽又来潮,量多、色淡,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治疗应选用
A.归脾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温经汤
E.黄土汤
A
B
C
D
E
C
[解析] 患者年事既高,绝经数年,忽又来潮,且量多色淡,并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是冲任亏损,血虚阳浮之证,治当益气补血。归脾汤与当归补血汤均具益气补血之功,但归脾汤重在健脾养心,益气摄血,适用于气不摄血所致月经过多或崩漏下血者;当归补血汤重在补气生血,适用于气弱血虚,阳浮外越,以致身热、烦渴、头痛者。相较而言,当归补血汤用治该证更为合适,所以C为最佳答案。
温经汤重在温经散寒,兼以养血祛瘀;四物汤旨在补血调血,而无补气之用;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而益气之功不足,皆不适宜于本证。所以B、D、E均非正确答案。
2. 患者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虚数。治疗应首选
A.导赤散
B.凉膈散
C.生脉散
D.竹叶石膏汤
E清暑益气汤
A
B
C
D
E
D
[解析] 患者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而脉虚数,是气分有热而气津两伤,胃失和降之证。竹叶石膏汤具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当为首选之方,所以D为最佳答案。清暑益气汤亦具清热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但以清热解暑除烦见长,而益气和胃作用不足;生脉散亦主气阴(津)两虚之证,但重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而清热之力不强,所以C、E均非最佳选择。导赤散清心利水,凉膈散泻火凉膈,与本题所述证候不相适宜,故A、B均非正确答案。
3. 患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脉沉微。治疗应首选
A.理中丸
B.肾气丸
C.四逆散
D.当归四逆汤
E.回阳救急汤
A
B
C
D
E
E
[解析] 《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寒邪深入少阴,症见恶寒蜷卧,神疲欲寐,吐泻腹痛,肢厥脉微者,不仅肾阳衰微,心脾之阳亦衰,其阴寒独盛之危候。此际,非大剂辛热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回阳救急汤以大剂辛热与甘温益气之品同用,脾肾同健,破阴回阳,有回阳救急、益气生脉之功,于阴寒极盛、阳欲脱之证最宜,所以E为最佳选项。
理中丸为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剂,只宜于中焦虚寒,吐利腹痛,苔白脉迟之证,用于寒厥则力弗能及。至于温阳补水之真武汤,透邪解邪、疏理肝脾之四逆散(主治热厥轻症),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当归四逆汤(主治寒伤经脉,手足厥寒),均非治疗寒厥的方剂,所以A、B、C、D均非正确答案
4. 急性大失血患者,无同型血源,分别与A型、B型血作交叉配血,其结果为主侧均无凝集,次侧均有凝集,此患者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Rh阳性
A
B
C
D
E
C
本题考核点是交叉配血的概念。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为主侧;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为次侧。若主、次侧均无凝集,则配血相合,可以输血;主侧凝集,则为配血不合,绝不能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则可少量缓慢输血。题中,主侧对A、B型均无凝集,说明患者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次侧A、B型血清与患者的红细胞混合都凝集,说明患者的红细胞上有A、B凝集原。故患者为AB型,本题正确答案为C。
5. 慢性肾炎患者,全身性浮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此患者引起浮肿的主要原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淋巴回流受阻
A
B
C
D
E
C
本题考核点为组织液生成与有效滤过压。组织液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则液体由毛细血管滤出生成组织液;是负值则液体从组织间隙中被吸收回毛细血管,另有10%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本题为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即大量丢失蛋白质,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从而导致浮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 下列各项,不是胃溃疡并发症的是
A.梗阻
B.穿孔
C.出血
D.癌变
E.慢性萎缩性胃炎
A
B
C
D
E
E
胃溃疡四大并发症是梗阻、穿孔、出血、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与溃疡病无关的疾病。故正确答案为E。
7. 对伤寒诊断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检查是
A.血白细胞总数
B.肥达反应
C.嗜酸粒细胞计数
D.血小板计数
E.肝功能
A
B
C
D
E
C
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对伤寒的诊断及预后均无意义;白细胞总数仅有参考价值;肥达反应对诊断有意义。只有嗜酸粒细胞计数对诊断及预后均有意义,伤寒患者该细胞减少或消失,若高于5%可除外伤寒,病情好转时该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故标准答案为C。
8. 伤寒患者出现玫瑰疹,多见于
A.潜伏期
B.发病初期
C.高热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A
B
C
D
E
C
伤寒杆菌及毒素由淋巴组织进入血流,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时,患者进入发病初期,一周后因病菌大量繁殖和毒素的释出,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进入高热期,此期出现稽留热、玫瑰疹、相对缓脉等典型表现。而玫瑰疹经3~5天即消失,其他各期均难以见到。故标准答案为C。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潜伏期是
A.2~3天
B.10~15天
C.16~20天
D.21~30天
E.1个月以上
A
B
C
D
E
A
该题主旨在于考查考生对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的认知程度。潜伏期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条件,流行性脑膜炎潜伏期为3天之内,故正确答案应选A.
10. 对急性支气管炎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发热
B.咯痰
C.肺部啰音
D.白细胞计数
E.流行病学史
A
B
C
D
E
E
A、B、C、D四项内容在上述两种疾病中均有类似表现。而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故流行病学史对流感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标准答案为E。
11. 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细小动脉痉挛
B.肺血管玻璃样改变
C.血容量增加
D.右心室肥大
E.左心衰竭
A
B
C
D
E
A
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肺小动脉痉挛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成为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肺血管病变、血容量增加为次要因素;右心室肥大是肺动脉高压的结果,而左心衰竭与肺动脉高压无直接关系。故标准答案为A。
12. 下列哪项不是自发性心绞痛的特点
A.休息或夜间发作
B.可持续15~30分钟
C.含服硝酸甘油片不易缓解
D.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
E.血清酶一般正常
A
B
C
D
E
D
自发性心绞痛的特点是胸痛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即无明显诱因或休息、夜间发作,持续时间长,程度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整理重度发作时疼痛可持续15~30分钟以上,酷似心肌梗死,但心电图上仅出现ST段抬高或下移,无异常Q波和心肌酶学改变。故标准答案为D。
13. 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是
A.充血,水肿
B.糜烂,出血
C.肥厚,粗糙
D.灰暗,变薄
E.渗出
A
B
C
D
E
D
根据教材中慢性胃炎病理分类,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渗出均是浅表性胃炎的病理改变;肥厚、粗糙是肥厚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只有萎缩性胃炎,因胃粘膜萎缩呈现暗灰色,粘膜变薄。故标准答案为D。
14. 胃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
A.嗳气,反酸
B.恶心,呕吐
C.呕吐,黑便
D.上腹疼痛
E.食欲减退
A
B
C
D
E
D
胃溃疡的上腹疼痛是具有特征的主要症状,如疼痛的周期性、节律性等,能根据其特点考虑到胃溃疡的可能性。A、B、C、E等症状表现在胃溃疡与其他疾病中均可出现,特征性不强。故标准答案为D。
15. 胃癌血行转移,首先转移到
A.肝脏
B.肺脏
C.骨骼
D.脑部
E.卵巢
A
B
C
D
E
A
因胃部的静脉均回流到门静脉,所以胃癌的血行转移,首先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以后才可能向其他脏器转移。故标准答案为A。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
A.甲状腺肿大
B.情绪激动
C.周围血管体征
D.肝脏肿大
E.心动过缓
A
B
C
D
E
E
甲亢患者T3、T4分泌过多,促使机体代谢亢进,耗氧增多,甲状腺激素通过直接或(及)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速、搏出量增多,显然心动过缓不是甲亢的表现。整理故标准答案为E。而A、B、C选项均为甲亢典型表现,肝脏肿大是因甲亢病人胃肠蠕动增快,吸收不良出现营养障碍和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的结果。
17. 患者,男,6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病史。近1周感冒后出现咳嗽、吐黄痰、心悸气短加重,神志清,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下列哪项治疗是错误的
A.抗感染
B.止咳
C.祛痰
D.呼吸兴奋剂
E.氨茶碱
A
B
C
D
E
D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病人,给予止咳、祛痰药和氨茶碱是常规治疗。患者因感冒后吐黄痰,表明已有细菌性感染,应抗感染。整理呼吸兴奋剂应用指征是:呼吸浅表、意识模糊而呼吸道通畅的呼衰患者。显然该患者并无呼衰征象,故D属错误治疗。标准答案为D。
18. 患者,男,40岁。确诊高血压病3年,无自觉症状。检查:血压160/95mmHg(21.3/12.6kPA),尿常规无异常,心电图及X线显示左心室肥大。应首先考虑的是
A.高血压病一期
B.高血压病二期
C.高血压病三期
D.急进型高血压
E.高血压脑病
A
B
C
D
E
B
根据高血压病3年,无自觉症状,可以除外D、E二项。按我国高血压分期标准,一期无心、脑、肾并发症;二期有轻度心、脑、肾损害之一者;三期有严重心、脑、肾损害之一者。整理该患者已有左心室肥大应考虑是高血压二期。故标准答案为B。
19. 患者,男,50岁。半年来经常突发胸骨后疼痛,有窒息感,持续约1~5分钟,休息后迅速缓解。心电图示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应首先考虑的是
A.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B.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C.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D.自发性心绞痛
E.急性心肌梗死
A
B
C
D
E
A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是指病程在1个月以内者;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是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者;自发性心绞痛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程度重、不易缓解、夜间发;整理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时间更长,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所以容易除外上述四项,故本例患者应首先考虑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标准答案为A。
20. 患者,女,34岁。皮肤反复出血半年。检查:血红蛋白90g/L,血白细胞5.0×10
9
/L,血小板46×10
9
/L,骨髓增生活跃,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应首先考虑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脾功能亢进
E.过敏性紫癜
A
B
C
D
E
C
根据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和骨髓象等特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不难。由于5项备选答案均可出现出血表现,需加以鉴别。整理因有血小板减少,可排除过敏性紫癜;据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核细胞增多,可除外再障的可能;由于血液与骨髓中均未发现原始幼稚细胞,不能考虑急性白血病;病历中白细胞计数正常,又未提及脾大,故不能诊断脾功能亢进。本题标准答案为C。
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2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