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______,体肓锻炼练习可增强心脏功能,但运动量要______。
2.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是______、传播途径、______。
3. 晨间检查的主要步骤是一问二摸三______四______。
4.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______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5. 幼儿科学包括______和数学认知两大子领域,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验和______进行科学学习。
6. 幼儿教育是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______的奠基阶段
7.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______的特点。
9.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______规定的教师资格证。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每个领域有学习发展目标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五、活动设计题1. 以诗歌“风在哪里”为活动内容,设计一份大班语言活动计划。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风在哪儿?风在天上。你看,它吹着云儿向前跑,像帆船行驶在海面上。
风在哪儿?风在柳树上。你看,它吹起柳条轻轻飘,像孩子们在舞蹈。
风在哪儿?风在水面上。你看,它吹起粼粼的波浪,水上的浮萍在不停地摇晃。
风在哪儿?啊,风在我手上,我挥挥手,风就来了。
[参考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活动——风在哪里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11大胆表述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第一课时,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2)物质准备:诗歌课件、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比一比
(小朋友已经学过一首关于“风在哪里”的诗歌,能给老师朗诵一遍吗?看谁朗诵得最美、最好听)
2.基本部分: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①出示诗歌课件、理解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问:“风在哪里?风儿是怎么回答的?”请幼儿学一学帆船行驶的样子。
(依次带领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师幼一起有感情的朗诵。
③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④分角色朗诵。(幼儿分别扮演蓝天、柳树、水面,采用老师问、幼儿答的形式朗诵诗歌。朗诵时用好听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结束部分
①分析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
诗歌的前半部分里,都有一句相同的话,谁知道是什么?风吹到哪里了呢?它们是怎样回答呢?
教师小结:诗歌的每一句都先问“风在哪里?”风吹到谁那儿,谁就回答说:“当我的……那是风在吹过。”
②出示蒲公英图片,教师示范仿编。
活动延伸:家园合作——让幼儿回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