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3. 在教育实践中,“言教”要重于“身教”。“言教”会计学生更能够理解教师的教育目的,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 错
B
[解析] 相比较而言,“身教”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感染学生,因此,它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 对于较难的学习任务,我们的成就动机越高越有利于成功。
对 错
B
[解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一般而言,中等程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5.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对 错
A
[解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
6. 教学环境的优化是对教室、图书馆、校园、宿舍等场所的建设和改善。
对 错
B
[解析]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日常生活用,我们运用广义的教学环境的概念。教学的物理环境是,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即设施环境、自然环境和时空幻境。教学的心理环境是由学校内部许多无形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构成的负责的环境系统,包括班风与课堂气氛、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因此,对教学环境的优化包括对教学物理环境的优化和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题干所述的对教室、图书馆、校园、宿舍等场所的建设和改善仅为对物理环境的优化,表述不全面,故错误。
7. 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对 错
B
[解析]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9.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单边过程,它通过若若干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
对 错
B
[解析]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与引领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因此,题干描述错误。
10.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开展的基本标杆。因此,教师在所有教学设计中都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对 错
B
[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很难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教育的长远目标,更不可能节节课都得到强硬地落实,它更多的是一种全程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依据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故题干说法错误。
11. 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同时渴望解决,并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极大的优越性。
对 错
A
[解析]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有较大的优越性。
12.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需要承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以及控制者角色。
对 错
B
[解析]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15. 形成性测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测验,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等次,而不是评定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其测验结果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对 错
B
[解析] 形成性测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测验,主要用来了解学生目前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和情况,形成性测验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等次,其测验结果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16. 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
对 错
B
[解析] 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
17. 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需注意科学性、群众性、稳定性和宽容性。
对 错
B
[解析] 班规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具有科学性、群众性、稳定性和严肃性的特点。故题干说法错误。
18. 在我国,教育公平的重点是教育机会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 错
A
[解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19. 班级活动的选题是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活动全过程的关键。
对 错
B
[解析] 活动实施是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要求的基本手段,是活动全过程中的关键。
20. 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现了组织班级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对 错
B
[解析] 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于促进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寓教育于活动中,寓学习于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作用,不能盲目地为搞活动而活动。这体现了组织班级活动的目的性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1个答案是最恰当的)
63. 从人本性和互补原则出发,下列作为编排方式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
①任意编排
②将相国家庭背景的学生排在一起
③把知识和能力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
④将性别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
⑤采取座位轮换方式,将性格、气质相同的学生排在一起
⑥将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
A B C D
C
[解析] ③⑥体现了座位编排中的互补性原则,④⑤体现了人本性原则,故答案为C。
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