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论要求1. 请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要求] 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字。
一是能源资源禀赋差,人均占有量低;二是能源消费增长快,消费量高,利用率低;三是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尤以石油、天然气为重;四是环境压力大,能源利用带来大量污染物;五是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资源保护需绿色发展。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让考生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具体要求分析全面、透彻,因此考生应透过材料字面的意思,挖掘内在含义,从具体的事例升华到一般、抽象的分析上。条理清楚,说明作答要讲究逻辑、条理性,可采用“总结观点一具体阐述”即“总一分”结构作答。并做到表达准确,字数在200字以内。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我们作答的重点研读对象是材料4。材料4由一段关于循环经济的解释文字和两个典型案例组成。解释段中“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等句中提到的关键词概括性强,可以适当用于作答中,优化表达。案例中包含的信息较多,考虑到题目要求条理清晰,需要细细梳理。案例一的第一、二段谈到林全纸业舍弃企业常用的原料,采用我国大量已有原料,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段讲提高废水治理,满足扩大规模的需求。第四段是林全纸业研发生产制作工艺,降低能耗,废水排放符合标准,这点可与前文要点分别合并。第五段提到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和收购废旧资源再利用于生产,受益匪浅,是“废物资源化”的典例。案例二详细阐述了华荣集团以电力、水泥、啤酒为核心的三家企业集群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加工整理,按照“总结观点一具体阐述”的思路组织要点,将意思相近的要点合并,分条阐述,形成最终答案。
2. 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
[要求] 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发展循环经济能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
具体来说,一是资源高效化。企业新开发大量资源代替惯用原料,利用技术生产能源,有效拓宽原料来源和降低能耗。二是废物资源化。处理工业废水和收购废旧能源,将其循环转化再利用于生产中,可节约成本、扩大规模、保护环境。三是生产协同化。相关企业集群协同生产,使互相之间的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形成产业链,达到效益最大化。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确认作答身份是“G市交委工作人员”,作答任务是提出一份建议,建议的内容是“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题干给出了明确的作答范围——材料6。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6是一份发言记录,浏览材料可以看到有多名与会人士提出了现有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曾女士表示她不习惯骑车的原因是要与机动车抢道,感觉不安全。由此可以提出增设非机动车道,提供安全保障。
韩先生、赵先生、庄女士都提到了租赁点设置不科学的问题,认为没有合适的对接租赁点或者租赁点规模太小。这里相应的建议应该是科学设置租赁点。
赵先生还提到了自行车部件损坏、车胎不够气、车座不结实、车轮不稳固等问题。这里提醒我们要加强公共自行车的维修保养工作。
来自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的李经理指m,运营成本大,补贴、收入少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压力。这说明还需要加大补贴支持力度以及增加营利渠道。
吴师傅和任主管指出了自行车经常没有锁好,还有市民借车不还、擅自占用公共自行车,造成丢车现象严重。这里提醒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素质,同时应该出台相应的惩戒措施。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梳理以上要点,我们可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来对这些措施分类,以满足“条理清晰”的要求。注意字数不能超过200字。
3. 假如你是G市交委工作人员,参加了材料6所说的座谈会。请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
[要求] 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可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
硬件设施:一是增设非机动车道,保障骑车人的安全;二是合理设置租赁点,在居民区、办公区增设和扩大租赁点。
软件支持:一是缓解财政压力,一方面加大资金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打开营利渠道;二是做好运营维护工作,及时修车、打气;三是建立诚信惩处机制,杜绝借车不还的现象;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素质,养成爱车、养车、保车的良好习惯。
[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所以考生可以直接按照已给出的题目作答,这样无形中降低了考试的难度。由于给出的题目是“绿色发展”,考生能比较容易地按照题目确定文章的主旨,即围绕“绿色发展”来展开,所以考生在审题的环节就可以确定文章的标题和总论点了。结合标题“绿色发展”和材料内容,我们能够明确文章应写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对此,相信考生并不陌生,对于问题分析和对策提出即使不看材料也能够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题目要求文章要紧密联系所给材料,故考生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必须能从材料中提取出来。仔细研渎给定材料可知,材料2讲的是规划主体功能区的有关内容,而材料5介绍了韶关市发展丹霞区域经济的经验,材料6提到了政府开展群众意见征集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政府创新决策争取科学民主,实现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的分论点。材料3讲述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由此得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技术创新的分论点。而材料6、7则介绍了环保生活的内容,我们可以提出培养环保理念的分论点。至此,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就都从材料中提取出来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环保类的话题写成策论文较容易,内容较充实,论据也比较丰富。但策论文并不是只有对策,不需分析。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应既有分析又有对策,关键是分清主次。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防止大段抄袭材料的语言,字数也要严格控制在800到1000字之间。
4. 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
绿色发展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资源优势妇孺皆知,这一优势支持着中国发展,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然而近年来,人们肆意挥霍自然赠予,致使雾霾频袭、沙尘肆虐,癌症村激增,青草地不再,昔日的“青山绿水”更变为今日的“黄山黑水”。多年前“一切向钱看”的发展格言引导广东尽享经济增长之利,但如今却令社会大众苦尝破坏环境的发展恶果。
以环境换发展的经济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加重环境负担,更违背了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区域规划不合理所致。多年来,我国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尴尬地位,一遏经济危机,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国企业就会面对倒闭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寄予“凤凰涅槃”的期许,正是希望我们可以用创新发展的无形之手,推动广东经济步入绿色发展的美丽通衢。
步入绿色发展,应转型升级开拓技术创新。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区域经济依赖中小企业,虽发展迅猛,但产品缺乏科技内涵,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正是希望政府可以引导企业搭乘“创新”东风,实现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在扶植广东企业转型时,要充分利用广东“开放兼容”的区域优势,搭建网络介绍平台,鼓励内地科研机构来粤发展,通过与企业联合科研,改良工艺,创新生产。
步入绿色发展,应因地制宜实现规划创新。韶关市凭“一核两环”,开发丹霞资源;广东省划主体功能,分类区域发展。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发中,对基层情况调研不足,致使各地自然特色彰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领导干部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前,要深入一线,参考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的规划思考制定草案,并通过网络问政等多种形式征求基层群众意见,保证区域规划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以科学高效的规划,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步入绿色发展,应教育宣传培养理念创新。近年来,我国各地自然环境恶化,既源于企业产能的落后,也与社会大众对环保的忽视有关。因此,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培育公众环保理念。政府应该联合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向民众宣传绿色消费新概念,逐步培养社会大众低碳生活新氛围,避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恶性蔓延。
绿色发展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各级政府唯有紧紧把握创新“抓手”,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才能让绿色发展的明媚阳光照耀区域经济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