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3.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对 错
B
[解析] 1902年,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8. 面对耀眼的玻璃墙反光,小黄产生了不适的反应,此时他的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对 错
B
[解析]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称为明适应。明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会降低。
10. 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对 错
B
[解析] 负强化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惩罚使行为反应概率降低,二者实质不同。
三、填空题1.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法》的决定。这是该法自2000年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大修。
2.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______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______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保证学校教育经费来源。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______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5.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形成了“六艺”教育。“六艺”是指______、乐、射、御、书、数。
6. 在我国,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两种。
7.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8.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新的“三中心”,即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______中心。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______学习和探究学习。
10.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政治)课与______的教学。
11. 晚上睡觉前背诵材料的记忆效果最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受到______抑制的影响。
13.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在性、稳定性和______。
14.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
15.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______。
四、简答题1. 有人认为,大学生的学科知识就能胜任小学教师的岗位要求。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评价分析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
(1)学科专业素养,包括: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这些教师专业素养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因此仅有学科知识并不能够胜任教师岗位,题干所述是片面的。
2. 丰富的想象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充分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意义。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扩大表象储备,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3)创设想象情境;
(4)丰富学生知识,宽厚的知识背景是想象的素材;
(5)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五、案例分析题八年级(2)班女生张某在课上玩手机,罗老师发现后强行收走了手机,并要求张某写检讨书,罗老师看完检讨书认为张某认错态度不够诚恳,立即把她从课堂上叫到了办公室。罗老师说:“手机够新潮的嘛,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贵……家里有钱你就任性了啊,还有,你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年纪轻轻就想着谈恋爱……”张某准备开口辩解,但罗老师制止了她,气冲冲地训斥道:“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已经翻看了你手机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张某感到很委屈。张某家长了解情况后,带着张某找到了校长,校长先安抚了张某,接着替罗老师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还用充满关爱的语言开导张某,事后,校长又找到了罗老师,
就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1. 结合案例,分析校长是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首先,校长践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校长了解情况后用充满关爱的语言开导张某,安抚张某。其次,校长践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面对家长反映问题处理冷静,了解情况后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这表明了校长对家长的充分尊重。事后,校长找到罗老师,并没有批评训斥,而是跟罗老师进行充分交流,这也体现了校长尊重同事。
2. 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张某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从材料可知,首先,张某在课堂上玩手机,没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也没有努力学习;其次,老师让张某写检讨书,张某认错态度不诚恳,没有做到尊敬师长;最后,张某在初中谈恋爱,违背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3. 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罗老师的行为。
首先,罗老师收走了学生的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其次,罗老师翻看学生的聊天记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最后,罗老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怒气冲冲地训斥张某,违背了文明执教、语言规范的要求,不尊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罗老师违背了教师应履行的义务。
4. 深谙教学之道的校长建议教师授课时重点内容多用彩色笔标注,不着奇装异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问问题。结合案例,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分析校长建议的依据。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作为学生容易受到无意注意的影响,因此要多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1)对比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案例中的校长要求教师多用彩色笔标注,就是方便学生学习,引发他们的关注。
(2)新异的刺激容易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案例中的校长要求教师不能穿着奇装异服,就是避免教师的外在穿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3)活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案例中的校长要求注重声调抑扬顿挫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中学生李某学习成绩良好,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前,他认为这类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相当不理想。后来,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他认为能否获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升学,发誓一定要获奖,结果事与愿违。5. 阐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水平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③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
6. 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两次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
①原因分析:第一次单元测试,属于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为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应激起较高强度的学习动机,但李某认为是小菜一碟,没有加以重视;第二次学科竞赛,属于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为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应激起较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但李某太过重视,发誓一定要获奖,结果因过度紧张而事与愿违。
②建议:建议学生在学习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自己学习的动机水平。在面对较容易、较简单的任务时,应尽量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尽量紧张一点;在面对较复杂、较困难的任务时,要尽量心平气和,以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了家,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你们离家出走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所以我们体会不到丑小鸭的伤心,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课文第四到六自然段,谁来说
说丑小鸭后来怎么办?(师随后提问学生,生1、生2都答不上来,师表情严肃)
生3:丑小鸭很……很……很悲惨。(紧张)
师:悲惨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悲惨法?(追问)
生3:不……不知道。(更紧张,声音更小)
师:还有谁回答这个问题?(全班鸦雀无声)
师:算了,我们还是回到课本,先看看第四段是怎么说的。书上说小鸟讥笑他,这时候丑小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紧张。(脱口而出)
师:不对,再猜一猜。(生七嘴八舌,有学生喊道“害怕”)
师:害怕,对了,就是害怕。(马上给予表扬)
师:现在我要请小A回答问题。(走到小A面前)丑小鸭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他愿意吗?
小A:不愿意。
师:那他有办法吗?
小A:没办法。
师:哪个词语会看出他没办法?
小A:“只好。”
师:晚上天黑黑的你会害怕吗?
小A:会害怕。
……(这时有些学生坐不住,开始交头接耳,教师停下讲课,转向批评学生)7. 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
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或问答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案例中的教师和学生关于丑小鸭的问答对话即是谈话法。
谈话法的要求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案例中的教师显然没有准备好谈话计划,不能灵活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其次,该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目的不明确,甚至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不能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如“你们离家出走过吗?……到底怎么个悲惨法?”);最后,该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没有做到启发诱导。
8. 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师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
该教师违背了下列教学原则:①启发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材料中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是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而是表情严肃,通过看课本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②量力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材料中,教师在学生没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同时,教师的提问超出学生可以回答的水平,表现为很多学生都不会,甚至出现交头接耳。教学难度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各种心理机能也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运用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