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6
单项选择题
1. 人类思想的繁荣、价值的多元,揭示了人类在体现其本质特点的思维能力展现过程中的______
A.个体差异性
B.类化特征
C.时代性
D.环境决定性
A
B
C
D
A
[解析] 人类思想的繁荣、价值的多元,揭示了人类在体现其本质特点的思维能力展现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答案为A。
2. 关于儿童人性和儿童在个体性展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原因的问题,历史上有三派不同的观点,即______
A.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B.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辐和论
C.遗传决定论、教育万能论和辐和论
D.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和辐和论
A
B
C
D
B
[解析] 关于儿童人性和儿童在个体人性展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原因的问题,历史上有三派不同的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辐和论。答案为B。
3. 原罪说属于下列哪种观点?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A
B
C
D
A
[解析]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答案为A。
4. 提出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这三者之间,唯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的是______
A.皮亚杰
B.洛克
C.华生
D.施太伦
A
B
C
D
A
[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在其1968年出版的《结构主义》和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著作中,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而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为A。
5.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观点中不包括______
A.人分三等论
B.原罪说
C.性善性恶论
D.养育论
A
B
C
D
D
[解析]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答案为D。
6. “人分三等是上帝造人采用了金、银、铁三种不同的材料”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__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A
B
C
D
B
[解析] 柏拉图的儿童发展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由人生来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其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矣;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前途,无需接受教育,只需要的是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足矣。答案为B。
7. 荀子的儿童观观点是______
A.性善论
B.性恶论
C.人分三等论
D.养育论
A
B
C
D
B
[解析] 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荀子将人对物的欲求视之为人性,认为人性恶。荀子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导致了他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答案为B。
8. 董仲舒、韩愈提出了______
A.人分三等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人性分上中下三等论
A
B
C
D
D
[解析] 董仲舒、韩愈等提出了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观点。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答案为D。
9. 教育中的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而展开的。我国较早提出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韩愈
A
B
C
D
A
[解析]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的萌芽,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本来存在的萌芽能够生长,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教育内容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答案为A。
10. “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A
B
C
D
A
[解析] 不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均属于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答案为A。
11. 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有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原罪说”,提出者是______
A.天主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A
B
C
D
B
[解析] 基督教的“原罪说”是遗传决定论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答案为B。
12.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此观点是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A
B
C
D
A
[解析]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严重夸大遗传的作用,属于遗传决定论。答案为A。
13. 坚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是______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太伦
A
B
C
D
C
[解析] 遗传决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答案为C。
14. 我国较早提出性恶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A
B
C
D
C
[解析] 我国较早提出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将人对物的欲求视之为人性,认为人性恶。答案为C。
15.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一观点属于______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主体论
D.辐和论
A
B
C
D
A
[解析] 关于儿童发展观的研究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最具影响力。题干中华生的话是其研究外界刺激的性质对儿童行为影响而得出的观点。答案为A。
1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______
A.遗传
B.成熟
C.教育
D.环境
A
B
C
D
D
[解析] 本题干中的古语语义是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而环境决定论儿童发展观认为,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其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答案为D。
17.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______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A
B
C
D
B
[解析] 美国教育家华生认为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答案为B。
18. 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的是______
A.欧阳修
B.韩愈
C.荀子
D.董仲舒
A
B
C
D
B
[解析] 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答案为B。
19. 提出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的是华生,而提出“白板说”的人是______
A.卢梭
B.杜威
C.洛克
D.皮亚杰
A
B
C
D
C
[解析] 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或坏,有用或无用,感到幸福或痛苦,主要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答案为C。
20. 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是______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A
B
C
D
D
[解析] 洛克和华生是环境决定论代表。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观点。答案为D。
21. 环境决定论者洛克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A
B
C
D
C
[解析] 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或坏,有用或无用,感到幸福或痛苦,主要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也就是说,对人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活动。答案为C。
22. 历史上持“教育万能论”的观点的人是______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施太伦
A
B
C
D
B
[解析] 洛克持“教育万能论”。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漫画》中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答案为B。
23. 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是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
D.辐和论
A
B
C
D
D
[解析] 辐和论(二因素论)的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答案为D。
24. 直接导致传统教育实践重视教师权威和书本知识、学校纪律的是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人分三等论
A
B
C
D
B
[解析] 环境决定论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重视教师权威和书本知识、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答案为B。
25.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其著作______中,提出了“合并原则”。
A.《早期儿童心理学》
B.《结构主义》
C.《学校》
D.《本笃规程》
A
B
C
D
A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其所著作《早期儿童心理学》中,明确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二因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答案为A。
26. 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学者是______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施太伦
A
B
C
D
D
[解析] 辐和论也就是二因素论。它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其所著的《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明确地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二因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辐和论认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答案为D。
27. “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属于儿童发展观的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养育论
A
B
C
D
C
[解析] 辐和论认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答案为C。
28. “严师出高徒”反映了人们教育方式的选择受______的影响。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传统舆论
A
B
C
D
B
[解析] “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在我国广为流传与普遍信奉的教育谚语,体现了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答案为B。
29. 儿童发展观中的辐和论是指______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与个性
C.教师和学生
D.学校与家庭
A
B
C
D
A
[解析] 儿童发展观中的辐和论是指: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答案为A。
30. 《结构主义》和《发生认识论原理》的作者是______
A.杜威
B.洛克
C.华生
D.皮亚杰
A
B
C
D
D
[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在其1968年出版的《结构主义》和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著作中,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结论。答案为D。
31. 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的是______
A.杜威
B.洛克
C.华生
D.皮亚杰
A
B
C
D
D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答案为D。
32. 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第一性,即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儿童主体的活动
A
B
C
D
D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为D。
33. 推进了儿童发展观的进步与成熟的思想家是______
A.杜威和施太伦
B.洛克和杜威
C.华生和皮亚杰
D.皮亚杰和杜威
A
B
C
D
D
[解析] 皮亚杰和杜威的思想,推进了儿童发展观的进步与成熟。皮亚杰的贡献是:明确地揭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杜威的贡献是:肯定儿童主体重要性,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提出对环境,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答案为D。
34. 杜威提倡儿童中心主义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的“教育即生长”思想对20世纪初______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A.进步主义教育
B.实验教育
C.制度教育
D.实用主义教育
A
B
C
D
A
[解析] 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从儿童的发展取决于儿童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这一角度出发,杜威又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的这种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答案为A。
35. 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_____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A
B
C
D
D
[解析] 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换言之,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答案为D。
36. 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______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A
B
C
D
A
[解析]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但并不会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答案为A。
37. 1989年底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明确地提出了儿童“发展的权利”问题和保障措施。
A.《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B.《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儿童权利公约》
A
B
C
D
D
[解析] 1989年底,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地提出了儿童“发展的权利”问题和保障措施。这说明儿童发展的权利越来越受重视,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向他们提供教育机会。答案为D。
38. 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______指出,“最优先地重视儿童的权利、儿童的生存以及儿童的保护和发展”。
A.《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B.《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儿童权利公约》
A
B
C
D
A
[解析] 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指出:“最优先地重视儿童的权利、儿童的生存以及儿童的保护和发展”,“为所有儿童,不论他们的背景和性别,提供教育机会;使儿童做好准备以参与生产性就业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即通过职业培训;使儿童能在一种支持性的、培育性文化环境中长大成人”。答案为A。
39. 儿童个体发展是指儿童的______
A.身体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和心理发展
D.智力发展
A
B
C
D
C
[解析] 儿童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变化的复杂过程。答案为C。
40. 印度狼孩与其他同年龄儿童在思维、行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的事实说明了______
A.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B.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C.教育不等于发展
D.教育等于发展
A
B
C
D
B
[解析] 印度狼孩与其他同年龄儿童在思维、行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的事实,对发展与成熟的区别做出了很好的说明,即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而是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答案为B。
41.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教育应该______
A.循序渐进
B.抓住关键期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A
B
C
D
B
[解析]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比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所以在这一年龄段,有些孩子通过学习,可以熟练地运用几种语言。所以,教育应该抓住关键期。答案为B。
42.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A
B
C
D
C
[解析]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答案为C。
43. 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体现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的______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A
B
C
D
D
[解析]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答案为D。
44.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______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A
B
C
D
B
[解析]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的意思是:学习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超越一定的阶段来进行学习。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答案为B。
45. 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成为人的认识能力的主要基础和根本性特点是在______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A
B
C
D
C
[解析] 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开始以抽象概念为主要基础,逻辑思维成为人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答案为C。
46. 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发展其对人讲话时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来与对方沟通,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A
B
C
D
D
[解析]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发展其对人讲话时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来与对方沟通。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答案为D。
47. 实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前提是承认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A
B
C
D
D
[解析] 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的是: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正是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而提出的。答案为D。
48. 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
A.家庭环境
B.遗传素质
C.社会人文地理环境
D.教育
A
B
C
D
D
[解析] 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一般性的社会人文地理条件、教育等。其中,教育的影响力量更强大,具有决定性。所以我们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为D。
49. 成熟决定着儿童发展的______
A.现实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可能性
A
B
C
D
D
[解析] 成熟与学习都是儿童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两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成熟决定着发展的可能性,而学习则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答案为D。
50.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______
A.积极性、参与性和能动性
B.自觉性、能动性和差异性
C.自觉性、主动性和多样性
D.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A
B
C
D
D
[解析] 所谓学生主体性是指: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为D。
51. 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是______
A.教育
B.环境
C.思维
D.创造
A
B
C
D
D
[解析] 创造的实质是人对自身行为可能性的新发现、新尝试。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答案为D。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