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方面作了哪些决定?
在思想路线方面,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 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如何?
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增长10.1%。根据从2012年四季度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为35.0%,下降1.2个百分点。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3年农村贫困人口为8249万人,比上年减少1650万人。
3. “三讲”教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范围内开展的?
中共中央于1998年11月,发出了《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
4. 什么是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5. 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公共事务是指与本村全体村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事务,公益事业是指本村的公共福利事业。村民委员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着眼于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第二,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本村经济和村民的承受能力,决定办理的事项;第三,要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坚决制止强迫命令、违背群众意愿的瞎指挥做法。
(2)调解民间纠纷。这是村民委员会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主要由村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委员会完成。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利益的冲突,邻里之间、家庭内部、村民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民事纠纷和轻微违法的刑事纠纷。村民之间发生的这些纠纷,并不是根本利益的对立和冲突,往往是因为某种局部或者暂时的利益引起的纠纷,但如不及时调解,或者调解不当,就会引起矛盾的激化,发生刑事案件。因此,及时调解和妥善处理民间纠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民间纠纷是大量的,单靠司法机关处理难以及时解决,有些纠纷也不宜由司法机关去解决。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受到村民的信赖,在村民中享有威信。并且对本村的情况和人际关系比较熟悉,有条件及时调解和解决纠纷,制止矛盾的发展,避免矛盾的激化。
(3)协助维护社会治安。虽然维护社会治安,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但仅靠公安机关来维护社会治安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因此,法律赋予村民委员会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村民委员会的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下设的治安保卫委员会来完成的。村民委员会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主要要做好治安防范、法制宣传和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4)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同人民政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由村民委员会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可以集中各方面的意见,比较容易引起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以解决有些村民文化素质低,不知道如何反映意见的问题。通过村民委员会及时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可以使人民政府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各级政府的工作都建立在充分了解下情的基础上,避免决策失误。同时,可以加强群众对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密切人民政府同广大群众的联系。村民委员会反映意见、建议和要求主要是向乡、镇人民政府,但又不限于乡、镇人民政府,还可以向县以至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反映意见和要求。村民会议由本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组成,是村民实行自治的权力机构。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村民实行自治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构,二者是自治的权力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是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会议的决定。重要问题由村民会议决定,而不是由村民委员会决定。对于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必处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后,由村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二是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民委员会的权力来源于村民会议,是村民实行自治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构,是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组织者。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任何机构的权力,都不能超过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的职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决策权。村民会议对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拥有直接决定权;
②立约权。村民会议具有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方面的权力;
③监督权。村民会议有权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及其行为进行监督;
④罢免权。村民会议有权对村民民委员会成员依法进行罢免。
6. 为什么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章强调,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对此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二,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一些人员需要下岗转岗、以多种形式创业就业,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速,相应社会养老服务明显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由此所导致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推进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也就抓住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关键。
第三,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领域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同时只有发展社会事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才能为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不竭动力。没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相配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也难以实现。
7.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首次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丰富发展了“四个全面”科学论断,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化方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意义。
8.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应该如何纪念胡耀邦同志?
2015年11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胡耀邦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高度评价了胡耀邦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对学习胡耀邦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学习他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
9. 《海瑞罢官》是怎样引发“文化大革命”的?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篇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是江青秘密策划的。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实际上涉及中央领导层在许多重大政策问题上的不同意见。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和北京各报在十多天内没有转载。北京市被批评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这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严重的政治色彩。此后,批判涉及的范围迅速扩大。
10.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什么?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1. 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涵,关键是应当牢牢把握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之所以要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因为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也是我们的主要经验。把握住了这个核心,就把握住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就能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一个真理就是: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决定其发展的不可违背的内在规律。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相应地,一个具有优越性的社会应该是更有利于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社会;一个先进性的政党应当是能够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党。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的每一项都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质就是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四项基本原则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主要体现于: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事业不断胜利的政治保证,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否定了其中任何一方面,就否定了其他方面,也否定了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者邓小平总是从整体上、从四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中来论述和强调。他说:“事实上,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强调,如果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这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他反复重申,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就找不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就没有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些教诲,至今仍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它的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迄今为止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不能继续前进。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自力更生并不是盲目排外,更不等于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张对外开放,主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能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对外开放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2. 党的五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82人,代表着全中国57967名党员。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14. 党的二大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成果是什么?
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大会的重要成果是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此外,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关于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议决案,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妇女运动、少年运动等议决案,还通过了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议决案。同时,制定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党章。
15.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6. 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这样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18. 何为“马克思主义”?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从唯物主义角度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19.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内容有哪些?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种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是同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相联系的。《宪法》还规定: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完全统一地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们的监督,并可由它们罢免。一切重大问题都应当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在它闭会期间,经过它的常务委员会讨论和决定;地方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与此相适应,《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对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作了具体规定。
20. 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哪些步骤?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步骤:第一阶段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如收购产品、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第二阶段是实行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第三阶段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