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四、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请在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选项。
李某系私营企业振兴服装厂的厂长。李某因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而被当地西城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将其逮捕。振兴服装厂因厂长被羁押,自2012年3月停产。2012年9月1日,西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以法定代表人涉嫌犯罪为由吊销了该厂营业执照。李某被释放后曾就吊销了该厂营业执照一事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市工商局维持了原决定。 五、论述题1. 试论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政策失真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政策缺失和政策替换。
产生政策失真的根源,一般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执行者的认知缺陷。执行者的认知缺陷具体表现为:(1)由于执行者的主观认识不足而导致对政策采取消极或抵触态度;(2)由于执行者的文化素质较低等客观原因对政策理解错误而导致对政策的错误执行。
二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差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着眼点是政策制定者所统辖区域的整体利益。但是,政策的有益性却并不一定存在于该区域的每一个构成部分,因而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有可能在政策上存在利益差别。由于上下级之间的主从关系,一般不允许发生公开的政策对抗,但是利益差别的刚性存在使得执行者必须采取对策。于是,上级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环节,即政策的具体化、操作阶段便成了制造政策失真的最佳机会。一般来讲,具体集中于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当上级政策无益于亦无损于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本区域利益时,下级执行者就会试图实施“怠工”,只传递政策而不实现具体化、操作化.使上级政策成为一般原则而不予执行。
其二,当上级政策虽对本区域能带来利益但仍无法满足区域利益的要求时,下级执行者就会试图在政策具体化、操作化中附加、增添超越上级政策要求的政策措施而出现扩大化失真。
其三,当上级政策只是部分地对本区域有益,部分无益甚至有损时,下级执行者就会试图对政策实现局部具体化、操作化,局部“流产”,而显现政策的残缺失真。
其四,当上级政策可能会有损于区域利益,尤其是执行者个人的自身利益时,下级执行者就会千方百计地在“灵活变通”的幌子下,制定一些与上级政策表面一致而实质相悖的对策,出现上下级政策貌合神离的现象。
以上的情况都可能会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那么,该如何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以避免政策失真呢?通过对上述根源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策执行所需要的中介环节越多,意味着不同层次政治区域利益发生冲突的概率越大。政策执行所经受的利益过滤次数越多,执行过程所积累的失真冲突能量越大,最终会提高政策失真的频率和幅度,因此要防止政策失真首先要尽可能地减少政策执行不必要的中介环节。
第二,政策失真的现实可能性决定了对政策执行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的必要性。对政策执行活动实施监督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政策目标确立统一的监督标准,发现、收集和分析政策执行行为与标准行为之间偏差的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地纠正一切有悖于政策目标的行为,以保证政策执行活动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