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1. 某企业最初从事羽绒系列产品的生产经营,当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针对我国市场中微波炉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果断作出了转向微波炉生产的战略调整,最终成为该市场的主导者。请你据此论述企业正确决策的作用和特征。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的基础;(2)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正确决策的特征有: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5)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2. 试述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与此相反,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因而,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2)必须指出的是,两类决策并非真正截然不同,而是像一个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在统一体的一端为高度程序化的决策;而另一端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沿着这个光谱式的统一体,可以找到不同灰色程度的各种决策。
(3)除了可以从问题本身的性质出发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以外,还可以根据决策时采用的不同技术和方法来区分这两类决策。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惯例。与惯例紧密相关的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结构可以看做是一种更有效、更全面地进行程序化决策的手段。现代的程序化决策技术,几乎可以全部包含在“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这两种技术和手段的体系中。而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都与人们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有关。了解人们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心理过程,要分析人们作出决策的行为。
3. 试述计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
计量决策法被称做决策的硬方法。
(1)优点是:①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优性、可靠性;②可以使领导者、决策者从常规的决策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专门集中在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复杂的战略决策方面,这帮助了领导者提高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局限性在于:①对于许多复杂的决策来说,未见可以运用的简便可行的数学手段。②数学手段本身也太深奥难懂,很多决策人员并不熟悉它,掌握起来也不容易。③采用数学手段或电子计算机,花钱多,不直接用于一般决策问题。
六、案例分析题陆贽是我国唐代有名的政治家,他不仅长于参政,而且精于管理。他统筹规划、筹措军粮、费省效宏,即为一例。
唐代边防守备任务很重。德宗时期为防吐蕃骚扰,派17万军队驻扎边境,所需粮食全由内地供应。这些粮食采购的办法称“和籴”,即由政府付钱给地方,地方向农民收购,这种收购带有指令性。过去京都(长安)一带粮食不丰,“和籴”的粮食主要来自江淮地区。后来由于气候变化,京都一带连年丰收,而江淮地区遭受水灾,粮价成倍上涨。这就提出如何根据情况来进行“和籴”的问题。
陆贽研究了此问题,建议减少从江淮采购粮食而多在京都一带采购,并和赈济、观农相结合。其具体内容是:(1)按旧例江淮地区每年要买米110万石运到河阴,再由河阴运70万石到太原,从太原运40万石到长安。他建议:江淮只运30万石到河阴,河阴只运20万石到长安,这样,江淮地区可少运出80万石。(2)各地减少下来的粮食,由负责转运粮食的官方机构在遭水灾的州县低价出售。灾区的粮价高,每斗米价130文,陆贽建议只卖80文,以赈济灾民,而80万石米可卖得64万贯,且由于这80万石米不转运,约可省运费69万贯,政府共可得钱133万贯。(3)在这133万贯中,拿出20万贯在京都一带高价收购粮食20万石。当时京都一带粮价每斗米70文,陆贽建议收购价提高到100文,用20万贯很容易就能买米20万石,补足少运的差额,且由于提高收购价,可以鼓励京都一带的粮食生产。(4)再从133万贯中拿出100万贯供边镇“和籴”之用,约可买米133万石;剩下13万贯暂时不用,留作来年“和籴”之需。
陆贽的建议很快被采纳并付诸实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 陆贽的建议有哪些必要的前提?
过去京都(长安)一带粮食不丰,“和籴”的粮食主要来自江淮地区。后来由于气候变化,京都一带连年丰收,而江淮地区遭受水灾,粮价成倍上涨。陆贽就根据情况变化,建议减少从江淮采购粮食,而多在京都一带采购,并和赈济、劝农相结合。
2. 它给我们做计划工作带来了什么启示?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它包括经济、技术、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外界环境因素,以及组织现有的生产技术等内部因素。管理者在从事计划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前提条件的变化,不仅要能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计划,而且还要能预见到变化,并适应情况变化采取行动。
3. 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是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电视制造分部。当电视机于40年代在美国发明之后,美国马上就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的电视机生产和销售企业,摩托罗拉也是其中一员。到6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美国市场上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置的大型电视机制造企业,其产品在电视机市场上已占有相当数量的份额。
到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的电视机市场霸主地位遭到了来自日本的撼动。大量的日本电视机以美观大方的造型,轻巧实用的功能以及低廉的价格纷纷涌入美国市场。
日本的电视机一进入美国市场,就以其巨大的优势向美国对手发起了凌厉的攻势,使得众多的美国电视机生产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摩托罗拉虽然规模较大,然而在日本对手的进攻下也显得招架乏力,力不从心,公司业绩蒙受重大损失。整个公司处境艰难,随时都有可能毁于一旦。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每一个摩托罗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每一个人都在苦苦思虑:哪一条路,才能使摩托罗拉逢凶化吉,绝处求生呢?
一场关于摩托罗拉命运的大论战开始了。
有人说,应该继续坚守我们的传统阵地,尽力扩大电视机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同时尽可能地开展降低成本的运动,与日本人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另一些人则认为,还是应当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当前的窘况。日本人在电视机制造领域超过了我们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花费巨额财力、物力、人力同其拼斗,倒不如干脆放弃这个行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去开辟新的市场和领域。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大家唇枪舌剑,谁也不让谁。就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之时,摩托罗拉公司的总裁韦兹打断了他们,他分析道:由于电视机的技术正在逐渐完善,该项产业已出现步入成熟化的苗头,而且,电视机的市场需要量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平稳乃至下降,因此,如果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产业里继续与日本人竞争,那代价势必太大。我们倒不如趁现在元气还未大伤之时,集中力量另寻他路,绕开电视机产业去开辟新的战场,这样我们反倒有可能在新的领域抢占先手,赢得先发优势,从而在新的领域里大获其利,如此岂不更妙?
韦兹的高论吸引了不少人,原先反对放弃电视机产业的人也开始动摇了,他们啧啧称是。然而,要开辟新的战场,公司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尤其是这个新的领域应该选在哪里呢?
这时,一些早已有转产之心的人士提出,可以将无线电通讯设备产业作为摩托罗拉东山再起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因为长期以来摩托罗拉在无线电通讯设备生产领域实力雄厚,并且有进一步深化优势的基础。另外,大家经过仔细的分析,一致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各种家用电器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届时无线电通讯设备行业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其市场快速成长的时期马上就会到来。
经过摩托罗拉决策层的反复酝酿,仔细推敲,决定摩托罗拉命运的一项决策方案被提了出来,其主题是:放弃电视机生产,撤回原有在电视机行业所占用的力量,将其悉数投放到无线电通讯设备市场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摩托罗拉公司具备生产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技术基础,因而它在大规模进军通讯设备市场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市场需求的情势也一如摩托罗拉预料的那样,不出几年,世界各地对无线电通讯设备器材的需求急剧扩大,从而带给摩托罗拉无限的商机,而摩托罗拉也因其敏锐的眼光、果断的决策而赢得了牢不可摧的先导优势,一举奠定了自身在无线电通讯器材设备生产销售领域的市场霸主地位。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摩托罗拉成功的最大秘密是什么? 预测对决策会产生什么影响?
(1)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及产业演变趋势,这是摩托罗拉成功的最大秘密。(2)对市场需求分析得越透彻,对产业的未来发展判断得越合理,决策的正确性也就越有保证。(3)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无论是制订经济计划还是作出经济决策,都必将对未来的情况作出估计,并以这种估计作为计划和决策的依据。缺乏必要的预测,将会给组织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预测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这是每一个决策者必须做的功课。要提高决策的正确度,首先就必须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加强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实际的业务处理能力,唯此,才能最终获得令人满意的决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