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学部分 填空题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______,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2.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论和“______”教学理论。
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______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4.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______,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6.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
7.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______原则。
8. 教师备课时必须写好的三种计划是学期教学进度计划、______、课时教学计划。
9.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______之间的矛盾。
10. 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见贤思齐”,这主要是运用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11. 保罗·朗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于是提出______思想。
12. 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__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他的教育思想后来被人们总结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3.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提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______》中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14.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
15. 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心理准备、______、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效果等六个基本环节。
16. 《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具有______功能。
17. 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______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
18. ______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拉开了序幕。
19. 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其中______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20. 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将课程分为______和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部分 简答题1.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旧的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2)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性。
(3)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时间增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4)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3. 什么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发扬教学民主,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
4. 谈一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组织严密,教学过程紧凑;(5)教学效果优异,学生主体性发挥充分。
5.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部和广大的积极分子。
(3)确立班级群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4)健全制度,严格纪律。
(5)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良好的班风和传统,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四、教育学部分 论述题1.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论述中应包括教师如何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集体、对待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内容。
(2)知识素养。
论述中应包括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教育理论知识。
(3)能力素养。
论述中应包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语言表达、交往沟通、组织管理、教育科研、自修能力。
五、心理学部分 填空题1.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并结合经常性的活动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是______法。
3. 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变,因为注意存在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作______。
4. 尘埃落到皮肤上不会引起我们的感觉是因为其刺激强度没有达到肤觉的______。
5. 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常受兴趣、态度、情绪的影响,如紧张有趣的课程安排会使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快,而枯燥的活动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学中的______现象。
6. 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______特征。
7.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______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8.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9. ______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10. 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它在教学中具有动力、感染和信号三大功能。它的信号功能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11. 一些新产品的问世,如科技发明中的水陆两栖坦克、文学创作中的童话形象——美人鱼等是通过______方式进行想象加工的。
1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该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______。
13.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14. 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______智商。
15. 教师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有______控制、提问控制、信号控制、表扬或批评控制。
16. 需要是有机体因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某种刺激而呈现一种______状态以及渴望得到满足的体验。
17.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______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应答。
18. 灵感是人集中全部精力解决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它是______思维活动的特征之一。
19. 记忆内容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量的变化除了大家熟悉的遗忘现象外,还有______现象。
20.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联系好了一家不错的工作单位,但近期又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不知该如何选择,这种心理矛盾属于______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