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13
多项选择题
1.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已经有了农业定居生活,这是从哪些原始文化遗址得知的? ______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屈家岭文化遗址
C.良渚文化遗址
D.马家滨文化遗址
E.龙山文化遗址
A
B
C
D
E
AB
[解析]考古学者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发掘了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从那里出土的稻谷遗物和猪、狗等驯养家畜的骨骼等可见当时已有农业定居生活。
2. 证明中国早期农业文化,发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是______
A.仰韶遗址
B.殷墟遗址
C.龙山遗址
D.屈家岭遗址
E.二里头遗址
A
B
C
D
E
ACD
[解析] 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农耕业的萌芽。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可见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中,也可见当时已有农业定居生活。这些都证明中国的早期农业文化,发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期。
3. 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制订出的测查岁时的方法有 ______
A.纪年法
B.纪季法
C.纪日法
D.纪旬法
E.纪时法
A
B
C
D
E
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殷商时期人们制订出的测查岁时的方法。
4.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______等多种农作物的字样,能看出当时已实行分类栽种。
A.黍
B.麦
C.稷
D.稻
E.以上答案皆正确
A
B
C
D
E
ABCDE
[解析]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黍、稷、麦、稻等多种农作物的字样,可以看出当时已实行分类栽种。
5. 在汉代,由帝王颁令劝农,并采用其他什么方法,鼓舞天下农夫勤劳耕作?______
A.定岁时
B.祷雨水
C.祀社稷
D.议庆典
E.以上都对
A
B
C
D
E
ABCDE
[解析] 在汉代,统治者把发展农业当做“理国之道”,由帝王颁令劝农,祀社稷、祷雨水、定岁时、议庆典,鼓舞天下农夫勤劳耕作。
6. 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到高峰期是在什么朝代? ______
A.隋
B.唐
C.宋
D.元
E.明
A
B
C
D
E
CD
[解析] 在宋元两代,我国的传统农具发展到了高峰期。
7. 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的标志有______
A.栽培水稻
B.使用水车
C.井渠双灌
D.整修田埂
E.坎儿井
A
B
C
D
E
ABD
[解析] 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
8. 西汉中期,朝廷将______同时确定下来,成为统一的历法定制。______
A.蒙气差
B.岁差
C.历法定型
D.二十四节气
E.以上答案皆正确
A
B
C
D
E
CD
[解析] 西汉中期,历法定型,二十四节气同时确立下来,成为统一的历法定制。
9. 我国古人根据______运转的变化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黄道
E.时间
A
B
C
D
E
ABC
[解析]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变化所制定的一种计时方法。
10. 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季(农历)的节气是______
A.雨水
B.谷雨
C.惊蛰
D.芒种
E.春分
A
B
C
D
E
ABCE
[解析]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属于农历春季的节气。
11. 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农历八月的节气是______
A.芒利
B.白露
C.秋分
D.霜降
E.夏至
A
B
C
D
E
BC
[解析] 二十四节气在各个月份的分布情况如下: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腊)月:小寒、大寒。
12. 下列人物中,以治水闻名的有______
A.大禹
B.神农
C.李冰
D.崔寔
E.李斯
A
B
C
D
E
AC
[解析] 神话传说中的大禹和李冰,因珍惜水土,故以治水闻名,成为亦官亦民的不朽形象。
13. 我国传统的农政思想的核心是______
A.“政绩”观
B.“富民”观
C.“勤农”观
D.“足食”观
E.“勤政”观
A
B
C
D
E
AC
[解析] 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上层文化中,形成了一套农政思想,这套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
14. 在史籍中保存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神话,如______
A.黄帝派后稷教民稼穑
B.神农尝百草
C.伏羲制鱼网
D.龙神布雨
E.土地神赐给土地和丰收
A
B
C
D
E
ABCDE
[解析] 我国古籍中保存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神话,如黄帝派后稷教民稼穑、神农尝百草、伏羲制鱼网、土地神赐给土地和丰收、龙神布雨等。
15. 我国铁器的普遍使用是在______时期,到______,铁器成为社会剧烈变动的物质基础。
A.夏代初期
B.春秋战国
C.战国末期
D.秦汉时期
E.殷商时期
A
B
C
D
E
BC
[解析] 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经普遍使用。到战国末期,铁器成为社会剧烈变动的物质基础。
16. 鲁班是______崇拜的祖师。
A.石匠
B.木匠
C.泥
D.瓦匠
E.铁匠
A
B
C
D
E
ABCD
[解析] 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木匠、石匠、泥匠、瓦匠行的祖师是鲁班,铁匠的祖师是老君李耳,厨师行的祖师是灶君,伶人行的祖师是唐明皇,纺织匠行的祖师是嫘祖和黄道婆等。
17.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______
A.半穴式
B.干栏式
C.塔楼式
D.井干式
E.哥特式
A
B
C
D
E
ABD
[解析] 我国的居住用房主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式。
18. 我国的居住格局,从西周起,就形成了______样的建筑风格。
A.前院后屋
B.前园后室
C.前屋后院
D.前室后园
E.土木结构
A
B
C
D
E
AB
[解析] 我国的居住格局,从西周时代起,就形成了前院后屋或前园后室的风格,既方便生活,也方便生产。
19. 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______
A.居住方式
B.居住建筑格局
C.居住建筑规模
D.仪式
E.居住人数
A
B
C
D
E
ABD
[解析] 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居住方式、居住建筑格局和仪式三个方面。
20. 我国古代居民的庭院,其用途是______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人神相处
C.迎神祭祖
D.日常生活
E.近待友朋
A
B
C
D
E
ABD
[解析] 我国古代居民庭院的用途:(1)迎神祭祖,人神相处;(2)日常生活,人与自然(动物、植物、阳光、空气、水)和谐相处。
21. 我国居室的室内格局,大体分______
A.睡处
B.神位
C.贮藏
D.照明
E.取暖
A
B
C
D
E
ABCDE
[解析] 我国居室的室内格局,大体分睡处、神位、照明、取暖和贮藏几块。
22. 中国烹饪的地方差异被人们概括为______
A.南甜
B.北咸
C.东辣
D.西酸
E.南咸
A
B
C
D
E
ABCD
[解析]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的地方差异的扼要概括。
23. 下列各项中,属于节日饮食的有______
A.元宵
B.米饭
C.月饼
D.馒头
E.粥
A
B
C
D
E
AC
24. 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______
A.质(原料)
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
E.色(颜色)
A
B
C
D
E
ABCDE
[解析] 服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独有的创造和技巧。它的构成要素是质(原料)、形(样式)、饰(佩戴的饰物)、色(颜色)和画(图案)。服饰的双重性格,是由这五种要素体现出来的。
25. 人类服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独特创造,其双重性格是______
A.装饰
B.性别
C.实用
D.环境
E.体型
A
B
C
D
E
AC
[解析] 世界各国学者研究表明,服饰起源于双重性格,第一重性格是实用。第二重性格是装饰。两重性格的顺序不能颠倒。
2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有______
A.信仰标志
B.仪礼标志
C.体型标志
D.职业标志
E.情感标志
A
B
C
D
E
ABD
[解析] 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主要有6种,除了题干所说的信仰标志、职业标志外、礼仪标志,还有阶层标志、政治含义和审美标志。
27. 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家庭管理文化要素的有______
A.字辈谱
B.家谱
C.家风
D.人生仪礼
E.个人修养
A
B
C
D
E
ABCD
[解析] 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主要有字辈谱、家谱、家风和人生仪礼。
28. 由血缘关系形成的传统美德包括等。______
A.祖宗观念
B.乡土观念
C.耕读观念
D.家庭观念
E.孝养观念
A
B
C
D
E
ABDE
[解析] 血缘社会形成的传统美德包括:祖宗观念、孝养观念、家庭观念和乡土观念。
29. 中国日常生活文化习俗可归纳为______
A.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
B.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
C.金钱社会的嫌贫爱富
D.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
E.以上都对
A
B
C
D
E
ABD
[解析]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中,文化习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
30. 我国传统算学中,至今流传于民间的游戏有______
A.六博
B.七巧板
C.格五
D.韩信点兵
E.以上都不对
A
B
C
D
E
BD
[解析] 在我国传统算学中,至今流传在民间的游戏有:七巧板、韩信点兵。
31. 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医书有______
A.《脉经》
B.《针灸甲乙经》
C.《千金要方》
D.《千金翼方》
E.《洗冤录》
A
B
C
D
E
CD
[解析] 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医书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代表了当时临床治疗方剂发展的空前盛况。
32. 以下医书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______
A.皇甫谧《脉经》
B.王叔和《针灸甲乙经》
C.孙思邈《千金要方》
D.陶弘景《神农本草经》
E.李时珍《本草纲目》
A
B
C
D
E
CDE
[解析] 《脉经》是王叔和编写的,《针灸甲乙经》是皇甫谧编写,故选项A、B的对应是错误的,其余三个选项的对应是正确的。
33. 在中医学上有“五脏”、“六腑”之说,五脏是指______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A
B
C
D
E
ABCDE
[解析] 中国医学上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34. 中医学上的“六腑”是指______
A.胃
B.大、小肠
C.胆
D.膀胱
E.三焦
A
B
C
D
E
ABCDE
[解析] 中国医学上的“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