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2. 社会教育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终身性等特点。
对 错
A
[解析] 社会教育具有教育形式的开放性、教育对象的群众性、实施主体的多样性、教育方式的补偿性、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领域的广阔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
3.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发现放大镜在阳光底下能让白纸点燃,并由此获得关于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物理知识,小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称得上受到了“教育”。
对 错
B
[解析]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题干中小明偶然获得知识不是教育现象。
4. 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李东很沮丧,李东回家时遇到邻居张阿姨并得到张阿姨的安慰鼓励,使得李东振作起来。我们可以称张阿姨为李东的“教育者”。
对 错
A
[解析] 题干所述为广义的教育,张阿姨相对于李东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是广义的教育者。
5. 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对 错
B
[解析] 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交流和推广,纵向的文化继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7. 教育功能的限制在现实中可表现为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
对 错
A
[解析] 教育功能的限制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和对社会发展的限制。其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限制体现在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9. 课程编制是指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对 错
B
[解析] 课程编制不仅包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还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10. 三级课程管理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
对 错
A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是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原则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③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④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
11. 演绎式教学策略的模式是:演示实例→归纳推理→实验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对 错
B
[解析] 演示实例→归纳推理→实验验证→概括得出结论,这是归纳式教学策略的模式。演绎式教学策略呈现教材的顺序与归纳式相反,它是先提出概念、规则,然后再举例证明。
13.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个体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对 错
A
[解析]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4. 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叫技巧。
对 错
A
[解析] 技能有水平高低之别,高水平即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称为技巧。
15. 小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分数和父母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错误的、低下的,教师应给与批评和教导,培养学生为社会尽义务、做贡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
对 错
B
[解析] 小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分数和父母的赞许而努力学习是附属内驱力的作用,这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能认为是错误和低下的。
16. 学习策略具有通用性。
对 错
A
[解析] 学习策略的特点是主观能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通用性。
17.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在10岁之前属于他律阶段。
对 错
A
[解析]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18. 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对 错
B
[解析]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将重点放在获得创造性成果上。
19.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将人格类型划分成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对 错
B
[解析] 德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斯普兰格用价值观来划分人格类型。他认为,社会生活有6个基本领域: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权力和宗教。人会对这6个基本领域中的某一个领域产生特殊的兴趣和价值观。据此,他将人的性格划分为6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这种类型是理论(理想)的模型,具体的个人通常是主要倾向于一种类型并兼有其他类型的特点。
20. 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对 错
A
[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服务,都服从于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要求。
21. 智力差异是指智力水平的差异。
对 错
B
[解析] 智力差异不仅仅是指智力水平的差异,还包括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性别差异和智力类型的差异等。
22. 认知结构迁移说法由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
对 错
A
[解析] 认知结构迁移说是现代迁移理论的代表学说,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代表。
23. 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对 错
A
[解析] 操作技能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24.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对 错
A
[解析] 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两个,一是本能,二是学习。学习是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
25. 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
对 错
A
[解析] 学习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必需活动之一,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26. 接受学习不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
对 错
B
[解析]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30. 广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对 错
B
[解析] 题目所述为狭义的法律。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5. 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指导,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保证。
对 错
B
[解析] 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保证。
36. 我们平常所说的法律规范,如宪法、行政规章等各种成文法就是广义的法。
对 错
B
[解析] 我们平常所说的法律规范,如宪法、行政规章等各种成文法是狭义的法。
37. 在我国,只要是人民政协对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该决议的效力就等同法律。
对 错
B
[解析] 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做出规范性决议才有法律效力,人民政协没有此项权利。
40. 学校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但它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对 错
B
[解析] 学校是行政相对人,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41.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其在任何社会阶段及历史时期都是统一一致的。
对 错
B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一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是不同的。
47. 教师公正的内容是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多奖少惩。
对 错
B
[解析] 教师公正的内容是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惩分明。
50. “奖惩合理”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对 错
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