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2. 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的要点有哪些?
(1)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
(2)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需到北京。
(3)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4)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5)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6)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4. 党的十六大报告针对台湾和两岸关系的新变化,提出的重要论断和主张有哪些?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4)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5. 简述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一国两制”的新的论述。
基于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一国两制”思想作出了新的论述,主要有:
(1)提出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2)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3)强调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6. 针对台海局势的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胡锦涛提出的几点意见是什么?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7. 2005年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对台工作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什么?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8. 习近平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几点意见是什么?
(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三、材料题1. 请阅读以下材料:
一百五十年前,外国势力开始入侵中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国土被侵略者蚕食鲸吞,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奴役,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欺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立了起来。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但是,宝岛台湾仍与祖国大陆处于暂时分离的状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外国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统一,甚至支持分裂势力千方百计地阻挠、破坏中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国人民统一祖国、振兴民族的夙愿尚未实现、仍须加倍努力。
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如此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在探寻民族复兴强盛之道的过程中饱经苦难沧桑,“统则强、分必乱”,是一条历史规律。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霸占了中国的领土,造成了国土分裂、民族隔离的状态。从此,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认为,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江泽民提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提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习近平强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启了历史新航程。香港、澳门的回归,也有力推进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铺平了道路。
2. 请阅读以下材料: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它既适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利益,是有关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因而是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
四、论述题1. 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遭到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的侵略,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告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市举行驻台日军受降仪式,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从大陆退踞台湾。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扶持下,在台湾继续维持其反共的政治架构。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2)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2)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代表中国政府把对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为九条方针。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
(4)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再次明确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央领导人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初步设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4.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党的十六大报告针对台湾和两岸关系的新变化,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主张,包括: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基于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一国两制”思想也作出了新的论述,提出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强调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对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新的探索。2013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某XX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