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简述在正常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在行为的过程中,能够觉知到自己正在做这件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这些都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例如骑自行车的人,他还是按照一定目的去完成任务,只不过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变自动化了。应该说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
(3)白日梦状态。白日梦状态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白日梦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意识的第四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2. 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一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一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一提取。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保持也称储存,是记忆的第二个基本过程,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提取是记忆的第三个基本过程,提取可分为回忆和再认两种表现方式。
3. 什么是推理?推理有哪些形式?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过程中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两部分组成,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研究的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律推导出来的,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它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演绎推理包括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等。
4. 简述智力结构论的主要观点。
智力结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嗅觉、视觉、语义、符号和行为五种成分。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智力操作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上述对象或材料引起的,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五种成分。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元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这样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这一模型同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品,这对推动智力测验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吉尔福特宣布,经过测验已经证明了三维智力模型中的近百种能力。
5. 比较并分析特质说与类型说这两种人格描述模式。
特质理论与类型理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格的差异。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人格的个体差异,类型理论强调的是人格的群体差异。特质表现的是人格量的差异,类型表现的是人格质的差异。特质理论描述的是人格的下位特征,更具体;类型理论描述的是人格的上位特征,更抽象、更概括。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特质被包含于类型之中。
6. 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服从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命令发出者。他的权威性,他对执行命令者是否关心、爱护,他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
(2)命令的执行者。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都会影响到他对命令的服从。
(3)情境因素。例如是否有人支持自己的拒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设置情况,自己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况怎样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作答,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1.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智商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2)人格因素。一些心理学家通过比较高创造性个体与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的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和冒险精神等。
(3)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它们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代理人和监督等往往会导致内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创造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如果没有激起自己相应的创造活动动机,就不会出现创造性的行为表现。
2.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重要的考试中,往往平常会做的题目在考试过程中却不会做了。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机与情绪是影响问题理解的重要因素。当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时,动机越强效率越高,而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过大,情绪过度紧张,反而会使问题解决的效率明显下降。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耶尔克斯一道森定律。在重要的考试中,由于我们过度紧张,动机强度过大,所以常常会出现平常会做的题目在考试过程中却不会做的情况。
3. 影响人的压力感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常识告诉我们增加经验能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2)准备状态。对即将面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的感受。因此有应付压力的准备也是减轻伤害的重要因素。
(3)认知。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压力情景使有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则平静地对待,这与认知因素有关。
(4)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那些竞争意识强、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事件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A型性格的人,自我的压力感就比较强。
(5)环境。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小环境主要指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如果工作称心、家庭和睦、来自环境的压力就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