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
[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案要点]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3.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班集体?
[答案要点]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班集体只有有共同的目标,班级成员才能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集体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引至正确的方向。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共40分)1. 材料: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他在教室四周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
请你判断,这样的布置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布置的教室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从而不能专心听课。
2. 材料:
记者对某市某县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打扫校园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高达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调查还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问题: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答案要点]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小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不少小学生以个人为中心,其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2)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高尚品德和文明素养的未来社会人。
(3)必须为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整顿社会文化市场、积极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使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格局,使三者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4)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义务感和责任感,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个人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认识到只有集体主义行为才能具有崇高的生活目的,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才能使情操高尚,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热爱劳动教育,增强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抓好行为规范的教育,努力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总之,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正面教育,立足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开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