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历年真题59
一、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最常采用的酶催化活性单位是
A.Somogyi
B.IU
C.Katal
D.Karmen
E.King
A
B
C
D
E
B
[解析] IU这种单位是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Katal是1972年由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一种新单位。
2. 与胃癌关系较小的肿瘤标志物是
A.CA242
B.CEA
C.CA19-9
D.CA50
E.PSA
A
B
C
D
E
E
[解析] PSA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其余均为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
3. 肾小球性蛋白尿中的主要蛋白质是
A.α
2
-MG
B.转铁蛋白
C.白蛋白
D.B-J蛋白
E.T-H蛋白
A
B
C
D
E
C
[解析]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因肾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损害后,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破裂,滤过膜孔径加大,通透性增强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使血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滤出原尿中,若损害较重时,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
4. 常用的ATⅢ活性检测的方法是
A.ELISA
B.发色底物法
C.免疫比浊法
D.凝固法
E.电泳法
A
B
C
D
E
B
[解析] 抗凝血酶(简称AT),抗凝血酶Ⅲ能和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使之丧失转化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的酶活性。常用的ATⅢ活性检测的方法是发光底物法,在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后,凝血酶与血浆中的ATⅢ形成1:1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显色剂,裂解出显色基团,其显色程度与血浆中的ATⅢ活性呈负相关。
5. 患儿男,6岁。咽喉疼痛伴咳嗽一周,查体见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上覆灰白色膜,棉拭擦之不去,拟诊扁桃体白喉,首选的微生物检查方法是
A.咽拭子麦康凯平板培养
B.扁桃体拭子SS平板培养
C.咽拭子血平板培养
D.扁桃体假膜边缘拭子亚碲酸钾血平板培养
E.扁桃体拭子TCBS平板培养
A
B
C
D
E
D
[解析] 一般用无菌长棉拭子,从疑为假膜的边缘采集分泌物,未见假膜者或带菌者可采集鼻咽部或扁桃体黏膜上的分泌物。将标本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血琼脂平板及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均置37℃培养。
6.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降低的疾病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多发性骨髓瘤
D.溶血性贫血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A
B
C
D
E
A
[解析]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RMI减低,提示骨髓衰竭和造血无效,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7. 胚胎性肿瘤标志物是
A.CA125
B.CEA
C.SCC
D.PSA
E.NSE
A
B
C
D
E
B
[解析]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①胚胎抗原类:如AFP、CEA等。②糖链抗原类:如CA125、CA15-3、CA19-9。③激素类:如小细胞肺癌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④酶和同工酶类:肺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符合分枝杆菌属的特点,革兰氏染色一般不易着色,抗酸染色阳性。如患肝癌时GGT升高。⑤蛋白质类:β
2
-微球蛋白、铁蛋白等在肿瘤发生时会升高。⑥癌基因产物类:癌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ras基因蛋白。
8. 放射免疫分析法目前常用于检测
A.HBsAg
B.抗HCV
C.激素
D.同工酶含量
E.抗HIV
A
B
C
D
E
C
[解析] 放射免疫分析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紧密度高,常用于测定各种激素(如胰岛素、性激素、甲状腺素等)、肿瘤标志物(如AFP等)、药物(如巴比妥、氯丙嗪等)以及其他微量蛋白质等,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领域。
9. 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E.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越高
A
B
C
D
E
A
[解析] RIA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放射性同位素体外微量分析方法,又称竞争性饱和分析法。使放射性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待测物)与不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地结合,反应后分离并测量放射性而求得未标记抗原的量。因此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则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10. 酶促反应速度和Km值都变小的是
A.加入激活剂
B.存在有竞争性抑制剂
C.存在有反竞争性抑制剂
D.存在有非竞争性抑制剂
E.存在不可逆抑制剂
A
B
C
D
E
C
[解析] 当反应体系中加入反竞争性抑制剂时,反应平衡向生成产物方向移动,反而促使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但是抑制剂的存在抑制了酶-底物复合物进一步分解为酶和产物,故对酶促反应有抑制作用,反应速度和Km减小。
11. 患者男,56岁。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余并伴低热。肺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时,常用的痰涂片方法为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石炭酸-复红染色
D.荧光染色
E.银染色
A
B
C
D
E
B
[解析] 肺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符合分枝杆菌属的特点,革兰染色一般不易着色,抗酸染色阳性。
12. 患者女,58岁。右乳无痛性肿块入院,查体:右乳蚕豆大小包块,表面粗糙,活动度差,皮肤有橘皮样改变。初步诊断为乳腺癌。下列选项中,对乳腺癌有较好特异性的是
A.AFP
B.CEA
C.CA15-3
D.CA125
E.CA29-9
A
B
C
D
E
C
[解析]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13. 患者女,28岁。白血病化疗后,病情缓解。近日来发热,咽喉疼痛入院。查体:T39.5℃,咽部红肿充血。实验室检查:取咽喉部分泌物涂片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真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黄曲霉菌
C.皮肤癣菌
D.组织胞浆菌
E.卡氏肺孢菌
A
B
C
D
E
A
[解析] 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直接检查法是临床最常用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为60%。其优点是简便、快捷。革兰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80%。取分泌物涂片、固定后,革兰染色,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成群革兰染色阳性的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
14. 患者男,32岁。因剧烈吐泻,肌肉痉挛就诊,实验室在高倍镜下查见来回疑似流星状运动的细菌。应怀疑为
A.大肠埃希菌
B.奇异变形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肠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
B
C
D
E
C
[解析]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孢。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取霍乱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活菌悬滴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极为活泼,呈流星穿梭运动。霍乱弧菌为霍乱的病原菌,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15. 患者女,18岁。上肢皮肤出现出血点1周,实验室检查:PLT120×10
9
/L,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1分钟,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此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血小板功能异常
B.血管壁异常
C.vWF因子异常
D.凝血因子异常
E.纤维溶解功能异常
A
B
C
D
E
C
[解析] 血块收缩时间正常说明血小板功能正常,A排除。凝血时间缩短,D排除。出血时间延长,E排除。血块收缩时间正常,B排除,故选C。
16. 患者女,35岁。已婚并生一子。因病需要输血,血型鉴定为A型Rh(D)阴性,根据此情况,可通过哪种试验方法检测患者是否有不规则抗体
A.间接凝集试验
B.液体内沉淀试验
C.免疫固定电泳技术
D.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技术
E.双向扩散试验
A
B
C
D
E
A
[解析] 不规则抗体为可溶性抗原,其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不出现凝集现象。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状载体表面形成致敏颗粒,再与相应抗体反应,则出现凝集称间接凝集反应。
17. 患者男,34岁。生殖器出现数个硬性结节,黄豆大小,无痛,周围有轻微溃烂。取溃烂部分泌物暗视野镜检可见运动活泼,沿长轴滚动的螺旋体。据此可以诊断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
A.梅毒螺旋体
B.淋病奈瑟菌
C.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
D.品他密螺旋体
E.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
A
B
C
D
E
A
[解析] 该患者生殖器出现硬块结节,镜检为运动活泼沿长轴滚动的螺旋体,提示为梅毒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侵入皮肤黏膜约3周后,在侵入局部出现无痛性硬结及溃疡,称硬性下疳。局部组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硬下疳多发生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18. 患者女,因尿频、尿急症状到门诊就诊。尿常规检查WBC(++),尿细菌培养分离到大肠埃希菌,进一步进行KB法药敏试验。下列关于KB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敏平板选用普通琼脂平板
B.不同细菌均可使用同一种药敏平板
C.菌悬液的配制有一定的浓度要求
D.可直接读取MIC值
E.结果不受药敏纸片质量的影响
A
B
C
D
E
C
[解析] 扩散法(K-B法)选用的培养基要求为:水解酪蛋白(M-H)琼脂,pH7.2,琼脂厚度为4mm。在药源周围可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待检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与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纸片含药量是影响抑菌圈大小的主要因素。
19. 患儿男,8岁。出现发热,咽喉部肿胀充血,咽拭子快速检测A群链球菌抗原阳性,下列关于该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球菌
B.在血平板形成有透明溶血环的菌落
C.触酶阴性
D.杆菌肽敏感
E.胆汁七叶苷阳性
A
B
C
D
E
E
[解析] A群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具运动性,在含有红细胞的血培养基上培养产生透明溶血环。胆汁七叶苷阳性是D群链球菌的特征。
20. 患者男,34岁。出现头皮发痒且掉发现象,怀疑出现头癣。下列哪种方法最常用于癣病标本的真菌直接镜检
A.墨汁染色
B.抗酸染色
C.KOH湿片检查
D.暗视野观察动力
E.芽孢染色
A
B
C
D
E
C
[解析] 真菌显微镜检查,将采集的标本置载玻片中央,滴加1滴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微加热(勿沸腾)或放置数分钟后,轻压盖玻片,用棉拭子除去多余液体,置显微镜下观察。镜下见菌丝或孢子为阳性。
21. 患者男,32岁。在拉萨工作12年。外周血检查结果:RBC6.5×10
9
/L,Hb190g/L,HCT0.650。如按常规操作进行外周血涂片,最可能出现的是
A.血膜分布不均
B.血膜过窄
C.血膜过长
D.血膜过厚
E.血膜过薄
A
B
C
D
E
D
[解析] 该患者在拉萨工作,导致血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度增高,外周血涂片时血膜过厚。
22. 患者女,60岁。上腹痛2天就诊。2天前在进食后1小时上腹正中隐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既往有胆石症多年。查体:T39℃,P104次/分,急性面容。上腹轻度肌紧张,压痛明显,可疑反跳痛。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22×10
9
/L,N86%,L14%,血淀粉酶520U/L,尿淀粉酶1530U/L。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肠梗阻
B.胃溃疡急性穿孔
C.急性重症胰腺炎
D.急性胃炎
E.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A
B
C
D
E
C
[解析] 腹痛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持续时间较长,如有渗出液扩散入腹腔内可致全腹痛。一般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均升高,若在升高的基础上又突然明显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23. 患者男,53岁。因皮肤黄染和尿液颜色加深就诊。入院查体:肝脏右肋下1.5cm处,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50μmol/L,AST77U/L,ALT90U/L,ALP960U/L。大便颜色呈灰白色。应考虑的诊断是
A.阻塞性黄疸
B.急性病毒性肝炎
C.急性黄疸性肝炎
D.肝硬化
E.肝癌
A
B
C
D
E
A
[解析]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症状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
24. 患者女,30岁。左足脓性分泌物。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革兰球菌阳性呈单个,双、短链和葡萄串状排列,以葡萄串状排列为主。血平板分离培养: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黄色凸起、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的溶血环。生化试验:触酶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发酵甘露醇产酸,对新生霉素敏感。此病原菌应为
A.表皮葡萄球菌
B.腐生葡萄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柠檬色葡萄球菌
E.木糖葡萄球菌
A
B
C
D
E
C
[解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串状排列,血平板培养光滑、边缘整齐、黄色凸起、有透明溶血环,触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
25. 患者男,56岁。尿常规,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为
A.肾小球损伤
B.肾小管近端小管功能障碍
C.肾小管远端小管功能障碍
D.集合管功能障碍
E.膀胱炎症
A
B
C
D
E
A
[解析] 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由基膜滤过,而产生蛋白尿,所以肾小球肾炎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蛋白尿。
26. 患者男,51岁。血肌酐检测结果为88.4μmol/L,尿肌酐检测结果为4420μmol/L,24小时尿量为1584ml。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A.35ml/min
B.50ml/min
C.55ml/min
D.175ml/min
E.3300ml/min
A
B
C
D
E
C
[解析] 测尿肌酐(U)和血肌酐(P)以及24小时尿量(V),将以上V、U和P三个参数代入公式计算。CCr=U×V/P(ml/min),V:每分钟尿量(ml/min)=全部尿量(ml)÷(24×60)min,U:尿肌酐(μmol/L),P:血肌酐(μmol/L)。代入数据计算得,55ml/min。
二、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女,36岁。贫血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RBC3.50×10
12
/L,网织红细胞百分率15%。
1. 其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应为
A.525×10
9
/L
B.5.25×10
9
/L
C.5.25×10
12
/L
D.525×10
6
/L
E.52.5×10
3
/L
A
B
C
D
E
A
[解析]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3.5×10
12
/L×15%=525×10
9
/L。
2. 如采用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时,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的红细胞总数为120个,则计数到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应为
A.150个
B.155个
C.162个
D.182个
E.200个
A
B
C
D
E
C
[解析] 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的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目测计数法,其优点在于检测速度快。将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选择红细胞散在且分布均匀的部位,用小方格(A)计数红细胞,大方格(B)计数网织红细胞,按下式计算:网织红细胞(%)=B格内网织红细胞数/(9×A格内红细胞数×100%)。题干中10个小方格红细胞为120,1个小方格红细胞总数为12个,网织红细胞百分率15%,故选C。
患者女,36岁。实验室检查检验结果为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抗-HBs(-)。
3.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慢性活动性肝炎
A
B
C
D
E
A
[解析] 表面抗原(HBsAg)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抗-HBcIgM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对急性乙型肝炎诊断很有意义;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作为HBV复制及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这三者阳性说明患者是急性乙型肝炎。
4. 如果HBsAg(+),HBeAg(+),抗-HBe(-),抗-HBcIgG(+),抗-HBs(-),则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慢性活动性肝炎
A
B
C
D
E
B
[解析] 抗-HBcIgG不是保护性抗体,急性感染恢复期和慢性感染持续期以抗-HBcIgG为主,该患者抗-HBcIgG(+)、HBsAg(+)、HBeAg(+)考虑其处于慢性肝炎状态。
某患者血糖的测定中有一份标本测定值是40.5mmol/L,该标本的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和肌酐浓度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5. 正确的处理是
A.照常发出报告单
B.同临床医护人员联系
C.重新进行检测
D.化验单上标明“溶血标本”
E.化验单上标明“黄疸标本”
A
B
C
D
E
B
[解析] 该标本测定时,血糖测定值已经极大超出了正常参考值范围,而其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肌酐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联系临床医护人员,分析其产生原因。
6. 试图解释该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是
A.糖尿病患者
B.检测结果错误
C.在患者输葡萄糖的同时同侧静脉取血
D.黄疸标本
E.溶血标本
A
B
C
D
E
C
[解析] 患者输注葡萄糖的同时同侧取血,将对血糖的检测产生很大影响,增加血糖测定浓度。
患者女,56岁。健康体检时行生化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皆正常,但血钾为22.3mmol/L。
7. 最可能造成高血钾的原因是
A.患者有高钾血症历史
B.患者使用保钾利尿剂
C.使用了EDTA钾盐抗凝剂
D.血液采集时未加抗凝剂
E.患者近期有服用钾盐的病史
A
B
C
D
E
C
[解析] 患者各项指标均正常唯有钾异常,这时要考虑钾的来源,使用EDTA钾盐抗凝剂时会在无形中增加钾盐的浓度。
8. 抽血复查时,应该使用的真空抗凝管是
A.紫色帽抗凝管
B.红色帽抗凝管
C.蓝色帽抗凝管
D.灰色帽抗凝管
E.黑色帽抗凝管
A
B
C
D
E
B
[解析] 普通血清管红色头盖,采血管不含添加剂,用于常规血清生化、血库和血清学相关检验。
正常人尿液中Ig含量很少。
9. 尿液中检测到哪种Ig升高,说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严重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A
B
C
D
E
C
[解析]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有选择性”的通透性。这是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IgM一般很难穿过血管壁,当尿液中出现大量IgM时考虑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严重。
10. 临床上常用下列哪项来评估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程度
A.尿IgG
B.尿IgM
C.尿轻链
D.尿微量白蛋白
E.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A
B
C
D
E
E
[解析] 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害的程度不同,尿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各种蛋白质的比列有差异,据此而提出选择性尿蛋白指数的概念,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过存在选择性。
患者女,24岁。婚后5天出现高热,寒战,尿频,尿不尽。查体:肾区叩击痛。尿常规:WBC(+++),RBC(+),尿蛋白(+)。血常规:WBC13.6×10
9
/L。
11. 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尿道炎
D.急性膀胱炎
E.急性腹膜炎
A
B
C
D
E
B
[解析] 急性肾盂肾炎时,全身感染症状多为急性起病,常有寒战、高热,体温达39℃以上,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每次尿量少,有尿道烧灼感,尿液外观浑浊,可见脓尿或血尿。40%~60%患者有镜下血尿,多数患者红细胞2~10个/HPF,少数见镜下多量红细胞,常见白细胞尿(即脓尿)。
12. 需要进一步做的检查是
A.尿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
B.肾功能检查
C.肝功能检查
D.血培养
E.尿糖测定
A
B
C
D
E
A
[解析] 急性肾盂肾炎是细菌侵犯肾盂、肾盏及肾实质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需进一步做尿细菌培养及药敏以做出正确诊断。
三、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存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1. 粒细胞具有合成DNA及分裂能力的是
A
B
C
D
E
A
[解析] 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①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③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天,数量为外周血5~20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④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⑤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黏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显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
2. 与循环池中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的是
A
B
C
D
E
E
A.11.1~14.0mmol/L
B.7.9~9.9mmol/L
C.6.11~7.0mmol/L
D.3.90~6.11mmol/L
E.2.2~3.3mmol/L
3.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为
A
B
C
D
E
D
[解析]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其正常参考范围为3.89~6.11mmol/L,6.11~7.0mmol/L时需做糖耐量试验,随机血糖>11.1mmol/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正常人随机血糖浓度,可诊断为糖尿病的是
A
B
C
D
E
A
5.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需做糖耐量试验的是
A
B
C
D
E
C
A.维生素C
B.白细胞
C.pH
D.亚硝酸盐
E.上皮细胞
6. 对尿干化学测定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亚硝酸盐的结果有干扰的是
A
B
C
D
E
A
[解析] 维生素C水溶性较好,口服或静注在体内代谢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尿液成分的测定可理解为竞争性抑制反应,使胆红素、葡萄糖、亚硝酸盐测定的结果减弱或出现假阳性。尿干化学测定蛋白、比密、亚硝酸盐都是基于pH的基础上进行的,在pH发生变化时对其测定具有一定影响。
7. 对尿干化学测定蛋白、比密、亚硝酸盐的结果有干扰的是
A
B
C
D
E
C
A.甲状旁腺素
B.抗利尿激素
C.醛固酮
D.甲状腺素
E.儿茶酚胺
8. 促使肾脏排钾保钠的激素是
A
B
C
D
E
C
[解析] ①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使其对Na
+
的重吸收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增加,K
+
的排出量增加。②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由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具有84个氨基酸的多肽类激素。主要作用在骨骼、肾脏,增加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③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代谢,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血液的胆固醇水平降低。
9. 升高血钙浓度的激素是
A
B
C
D
E
A
10. 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是
A
B
C
D
E
D
A.免疫固定电泳
B.免疫印迹技术
C.对流免疫电泳
D.免疫电泳
E.火箭免疫电泳
11. 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两侧分别加待测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两者之间或抗体侧形成沉淀线的是
A
B
C
D
E
C
[解析] ①对流免疫电泳实质上是定向加速度的免疫双扩散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左侧各孔加入待测抗原,右侧孔内放入相应抗体,抗原在阴极侧,抗体在阳极侧。通电后,带负电荷的抗原泳向阳极抗体侧,而抗体借电渗作用流向阴极抗原侧,在两者之间或抗体的另一侧(抗原过量时)形成沉淀线。②免疫电泳,先将抗原加到琼脂板的小孔内进行电泳,然后在琼脂板中央挖一横槽,加入已知相应的免疫血清,两者经一定时间相互扩散后,就会在抗原、抗体比例最适处形成沉淀弧。
12. 在琼脂中央纵向挖槽,将待测标本与标准抗原分别加入两侧孔内进行琼脂区带电泳的是
A
B
C
D
E
D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